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之七:在鲁西北对范筑先部的统一战线工作
日期:2019/9/26 浏览:3765三、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冀鲁豫边区的共产党组织遵照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这一地区抗日斗争的开展。抗战初期统一战线工作主要是在鲁西北地区争取与范筑先、在徐州西北地区争取与李宗仁和在临清地区争取与韩多峰结成民族抗日统一战线,联合抗日。
(一)在鲁西北对范筑先部的统一战线工作。
抗战初期,中共鲁西北地方党组织根据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在冀鲁豫边区党委的指导帮助下同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范筑先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广大群众,组建抗日政权和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创了鲁西北生动活泼的抗日局面,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抗战爆发后,鲁西北地区的党组织在分析了当地的抗战形势后,决定通过党员张维翰、赵伊坪对范筑先进行统战工作。范筑先原系国民党西北军军官,1936年11月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根据上级指示,张维翰等邀请范筑先和原西北军的几位高级将领在济南津浦宾馆座谈,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及统战政策。范筑先表示拥护我党的抗日主张,坚决抗日,并欢迎我党派干部予以协助。在这次座谈会上,范筑先直接同我党建立了联系,并主动要张维翰、王化云在济南聘请共产党人到鲁西北。中共山东省委派共产党员姚弟鸿到聊城后,范马上派他任专署的秘书。
1937年10月初,日军侵占德州,山东形势危急。10月上旬,为了充实鲁西北抗战的骨干力量,应范筑先之请,中共山东省委派冯基民、刁子言(邵子言)、解彭年、高元贵、吕世隆、管大同等12名共产党员到六区担任了政训干事,10月中旬,山东省委派张维翰、姚第鸿率领从韩复榘的第三集团军军政人员训练班中挑选了以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为骨干的240名政训人员,分3批到聊城范部工作。
为了加强对鲁西北统战工作的领导,10月,山东省委派省委组织部长张霖之到达聊城,以第六区政训处组织科长的名义作掩护,代表省委统一领导津浦铁路以西的抗日斗争。同时派红军干部洪涛、王幼平、廖云山、金维国和从济南被营救出狱的原山东省工委代理书记赵健民到聊城领导武装斗争。赵晓丹、高境、吴忠琨、焦义吾、李一黎等30余人也先后到达。1 1月,张霖之受山东省委委托,重新组建鲁西北特委,赵健民、徐运北先后任书记,刘晏春、徐运北先后任组织部长,徐运北、邵子言、申云浦先后任宣传部长,洪涛、王幼平先后任军事部长,赵伊坪任统战部长。还有一批党的干部张郁光、张承先、齐燕铭、任仲夷、赵伊坪、成润、牛连文等也先后到范部工作。鲁西北特委即以政训处(后改为政治部)为公开办事机关,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帮助范筑先很快扭转了因一度撤退造成的混乱局面。
11月初,国民党的第二十九军反攻石家庄失败,于
通电的发表,震动了全国,振奋了鲁西北广大人民的抗战热情,标志着我党和范筑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日军向山东大举进攻之后,鲁西北各县的旧政权纷纷瓦解。鲁西特委向范筑先提出重建县政权的建议后,不但在山东第六区先后恢复和建立了12个县政权,而且在四、一、二区的黄河两岸的部分地区建立了15个县政权。范筑先还接受鲁西特委的推荐和提议,委任共产党员担任寿张、冠县、莘县、濮县、阳谷、范县、馆陶、丘县、齐河、高唐、汶上等县县长,并建立了各种群众救亡团体。这些县认真执行中共的抗日主张和政策法令。同时,濮阳地区的地方党组织与国民党河北省第七行政区督察专员兼濮阳县县长丁树本也建立了统战关系,大批共产党员到该地从事抗日斗争和民主建政工作。
1938年3月,中共鲁西特委派成润等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汇报鲁西抗战情况,并带去范筑先给毛泽东、朱德的信。返回时带来朱德给范筑先的复信。党中央应范的要求,从延安派干部到范部工作。3月底由胡超仑率领的20多名干部和从武汉派来的干部袁忠贤、朱穆之、周紫珊、鞠华、刘子毅等到达聊城。同时,第六专区政训处还分别派出两批干部到延安学习,内有范筑先的三个子女。同年3月,第六区还派张郁光、牛连文、刘子荣等人到武汉向周恩来等汇报工作,并请求派干部到鲁西北。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都给予热情支持,
随后周恩来派红军干部袁仲贤、杜守山、曹洪胜和老党员周紫珊等得力干部来到聊城。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还陆续介绍了任仲夷、王玄、朱穆之、莫循、鞠华、何方、刘子毅、陈力、黄煜等到聊城工作。
1938年4月,党中央派郭洪涛带领一批干部到山东开辟工作,在离开延安时,刘少奇作了3点指示,其中第一条讲到:“我们和范筑先搞合作,建立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对敌斗争的好形势,这个抗战形势很好,其他地方有条件的也可以这样办”。刘少奇的重要指示,对鲁西北党组织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为了加强党对范筑先的统战工作,鲁西北特委成立了高级统战小组,以专门从事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成员有袁仲贤、张郁光、齐燕铭、姚第鸿、胡超伦、赵伊坪。
1938年5月,徐向前邀请范筑先到河北省南宫商谈联合抗日事宜,经过会谈就冀鲁联防问题达成协议。9月,范筑先参加129师和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在南宫召开的冀鲁两省军政联席会议后,于
我党同范筑先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毛泽东的极大关注与支持。1938年10月下旬,黎玉和山东纵队总指挥张经武等率领一批青年干部从延安回山东,中途路经聊城,带来毛泽东给范筑先的亲笔信。毛泽东在信中高度评价了范筑先在山东敌后坚持抗战的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勉励他坚决抗战到底。当黎玉亲手把毛泽东的信转交给范筑先的时候,年近60岁的老人使劲握着黎玉的手,抖动着花自胡子激动地说:“毛主席写亲笔信给我,我今生不能违背毛主席。当今之世,要救中国,要想不当亡国奴,唯有听共产党的话。”根据鲁西北地方党的要求,黎玉和张经武决定留下部分人员,充实干部队伍。至此,我党和范筑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重大发展。
在鲁西北党组织协助下,范筑先收编改编了留在鲁西北的国民党旧部、打着抗日旗号拉起来的绿林队伍以及地方民团等各种力量。到1938年秋,隶属于游击总队司令部统辖的武装,共有35个支队、3路民军,另外还有直属部队和独立团、营,共约6万人。其中,由鲁西北中共党组织直接创建领导的部队有1万余人。此外,还创办了军事教育团、政治干部学校、训练班,培养军政干部,在全区开展抗日国民教育运动。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日报》以及各种抗日报纸、杂志、救亡小册子等,在根据地内部广为流传。当时,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
范筑先和共产党的密切合作,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从1937年10月起,各部队在范筑先指挥下,先后在梁水镇、界牌、南镇、范县、濮县、黄庄、济南等地组织了对敌战斗。经过一年的浴血奋战,鲁西北境内基本肃清了日伪军,政令达30余县,开辟了一大片抗日游击根据地,打击和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1938年8月,为配合保卫武汉,鲁西北抗日武装组织了济南战役。范筑先的次子、青年抗日挺进队队长范树民率部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