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官方网站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之六: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党政组织和群众团体

时间:2019/9/26 点击:2742

    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党政组织和群众团体

中共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及其领导下的地方武装组织、群众抗日团体的建立,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形成的组织基础、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19378月,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指出:“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并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坚。”为此,中共北方局于同年1115作出《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指出:“在游击战争中,我党已成为政权与武装的主要领导者,因此,我党应即公开,建立公开的党的领导机关,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党部,增加领导机关的人员,扩大党内的民主,加强我党在政权、武装及群众运动中一切方面的领导作用。”这些指示和决定成为冀鲁豫区各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及群众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一)党的组织

    冀鲁豫区包括直南、豫北、鲁西南、鲁西、鲁西北、徐(州)西北和水西(豫北黄河以西地区)等地区。抗战爆发后,山东省委、中共北方局分别在这些地区恢复和建立党组织。

19385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重组山东省委,郭洪涛任书记。5月下旬根据徐州失守后我军准备向苏鲁豫皖四省挺进的战略部署,中央决定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边区省委书记。同年12月,中央决定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山东分局,郭洪涛、张经武、黎玉为委员,郭洪涛任书记。

在鲁西、鲁西北、鲁北、泰西地区:

19378月,濮县县委、临清县委先后建立;9月,博平县工委、高唐县工委建立;10月,东平县工委建立;11月,禹城县委、茌平县工委建立。193710月 ,省委派组织部长张霖之到聊城,以第六区游击司令部政训处组织科长名义为掩护,代表省委领导鲁西及鲁西北地区党的组织。11月,鲁西、鲁西北两个特委合并为鲁西北特委,书记先后为刘仲莹、赵健民、徐运北。同时,省委派于文彬任鲁北特委书记。19386月,鲁西北工委分为鲁西特委和鲁西北特委。鲁西特委以临清为中心,在山东第四区活动,书记张承先;鲁西北特委以聊城为中心,在山东第六区活动,书记徐运北。

随着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及我军活动地区的扩大,为适应斗争的需要,19391月, 中央北方局决定撤销鲁西特委和鲁西北特委,成立鲁西区党委(在馆陶成立)(后称山东分局第二区党委),归中共山东分局领导,张霖之任区党委书记,组织部长赵镈,宣传部长朱则民。鲁西区党委领导鲁西、鲁西北、泰西三个特委。

在鲁西南、徐西北地区:

    19379月,金乡县工委建立;10月,中共山东省委成立了鲁西南工委,白子明任书记,领导济宁、金乡、鱼台、单县、成武、曹县、定陶、郓城、菏泽、巨野等县党的工作。11月曹县工委、铜山县工委、萧县工委、砀山县工委、丰县县委相继建立;12月,单县西安为建立。

19381月,在鲁西南工委领导下,建立了郓城中心县委,高启云、梁仞千先后负责。19383月,徐西北区党委成立,书记王文彬。19385月上旬,鲁西南工委改称鲁西南特委,同年7月与徐()西北区委合并为苏鲁豫边区特委,书记王文彬,组织部长白子明,宣传部长孙衷文。11月后白子明任书记。

19395月,苏鲁豫区党委成立,书记白子明,组织部长郝中士,宣传部长马霄鹏。

19398月,在暗害分子湖边地委组织部长王须仁和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政委王凤鸣等人的操纵下,在湖西进行所谓“肃托斗争”,杀害了区党委负责干部王文彬、张如、马潇鹏在内的干部300多人,造成令人痛心的“湖西肃托事件”。11月,罗荣桓闻讯,与去延安准备参加中共七大的郭洪涛和山东纵队指挥张经武等一起,星夜赶赴湖西,采取紧急措施,释放一切被捕干部,解散所谓“肃托训练班”,制止了这一错误的继续发展,初步稳定了湖西形势。1941220,党中央作出《关于湖西边区锄奸错误的决定》。明确指出:湖西地区“在所谓肃托斗争中,曾发生了严重性的政治错误,在暗害分子王须仁的阴谋下,采取非刑拷打,指名问供,有供即捕等诬陷手段,其结果不仅造成乱打乱杀的恐怖,而且使湖西地区党政军民工作都受到了极大损失,地方党在该地区内辛苦缔造的工作基础,悉被摧毁;忠实的党员和群众,遭受无辜的牺牲。”《决定》还分析了发生这一悲痛事件的原因和教训,提出了正确处理善后工作的意见。遵照中央的决定,暗害分子王须仁和王凤鸣以及对这一事件负有重大责任的其他人员,分别受到应得的处分;对无辜牺牲者进行了平反昭雪;对被难者家属进行了抚恤。

    在直南、豫北地区。与鲁西南工委成立的同时,中共直南特委在清丰县古城正式成立,朱则民任书记,刘大风任副书记,王从吾任组织部长,刘汉生任宣传部长。 直南特委建立后,也领导曹县、菏泽、东明、考城等地的地下党组织。当时主要基于以下情况:早在1936年秋,鲁西北特委书记刘晏春曾派遣濮县的地下党员于子元到鲁西南的曹县、菏泽、东明、考城之结合部开辟党的工作。是年底,于子元和当地活动的共产党员王石钧在曹县西北部小湖村建立了地下交通站。抗日战争爆发后,鲁西北特委书记刘晏春参加了直南特委的重建工作。19383月,北方局调刘晏春任直南特委宣传部长,同时将濮县、范县、观城划归直南特委领导。这样,刘晏春就把于子元在鲁西南之曹县、菏泽、东明、考城发展的地下党组织关系带到直南特委。

直南特委党组织从建立后,发展形势一直很好,到19384月,直南、豫北各县共有党员1100余人。19386月,北方局调朱则民任冀鲁豫边区省委(即冀南区党委前身)宣传部长,王从吾接任直南特委书记;8月,郭森接任直南特委书记;10月王从吾继任直南特委书记。19392月,直南特委改为直南地委和豫北地委,由冀南区党委领导。

    1940年4月18,根据中共北方局的决定在清丰王什召开区级以上活动分子大会,冀鲁豫区党委正式宣告成立。由王从吾、刘晏春、杨得志、崔田民、信锡华组成冀鲁豫区党委,王从吾任书记(未到职),信锡华任组织部长,刘晏春任宣传部长。430,张玺随三四四旅到达冀鲁豫区,任区党委副书记,不久接任书记。区党委初建时下辖4个地委,郭超任一地委书记,唐克威任二地委书记,赵紫阳任三地委书记,戴晓东任四地委书记。日军“五  五”大扫荡后,二、三地委合并,改称二地委,赵紫阳任书记。四地委改称三地委,领导成员未变。此时,冀鲁豫全区共辖15个县,有26284万名党员。冀鲁豫区党委成立不久,便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党的建设上由大量发展转为以整顿和巩固党的队伍为中心的时期。在之后一年多的整顿、巩固过程中,健全了党的各级组织,对地、县、区三级干部、90%以上的党员和948个支部的大多数进行了应有的审查和整顿,洗刷了坏分子,纯洁了党的组织,健全了人党手续,并发展了一批新党员。

194010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撤销苏鲁豫区党委,成立湖西地委,划归鲁西区领导,潘复生任书记。19411月,苏鲁豫区党委改为湖西地委,归冀鲁豫区党委领导。

由于在1938年秋季发展党员竞赛中,直南特委、豫北地委因排名列后,复于19395月,重新布置掀起突击发展党员的运动。结果,两个地区党员人数迅猛增长。到1940年冀鲁豫区党委成立时,直南有党员5974人,豫北有党员18467万人,鲁西南有党员2077人,形成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组织发展的高峰。党组织的大发展壮大了党的队伍,增强了党的力量,为组建抗日武装,建立各级政权和夺取反顽讨逆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组织基础。但在突击发展过程中,由于过于追求速度和数量,使一些自首、叛变分子、阴谋投机分子趁机混人或被拉人党内,增加了党内的不稳定因素。  

19414月,中共北方局决定成立冀鲁边区党委,归山东分局领导(书记暂缺),张晔任组织部长,李启华任宣传部长,次年7月,中央北方局派王卓如任书记。冀鲁边区党委下辖第一、第二、第三地委。

194171,冀鲁豫、鲁西两个区党委,根据北方局、集总决定,在观城县红庙合并为冀鲁豫区党委,张霖之任书记(194210月由黄敬接任),张玺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张承先任宣传部长,刘晏春任民运部长兼妇委书记,信锡华任社会部长,曾宪辉任武装部长,申云浦任青委书记,韩宁夫任秘书长。合并后的冀鲁豫区党委,下辖7个地委,l,个工委。原鲁西区第一、二、三、四地委序列不变,原冀鲁豫区的第一、二、三地委分别改称为五、六、七地委。上述7个地委依次是: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直南、豫北、鲁西南。袁振任泰西地委书记,泰西地委领导肥城、长清等5个县委,3个县工委;许梦侠任鲁西北地委书记,鲁西北地委领导莘县、冠县等6个县委、2个县工委:彭天琦任运东地委书记,  运东地委领导茌平、禹城等6个县委、2个县工委;郭超任直南地委书记,直南地委领导清丰、南乐等6个县委;赵紫阳任豫北地委书记,豫北地委领导滑县、东明等5个县委、1个县工委;戴晓东任鲁西南地委书记,鲁西南地委领导曹县、菏泽等6个县 ()委;颜竹林任巨()南工委书记,巨()南工委领导巨野、恩武等5个县委。全区共有党员3687人。此时,湖西地委划归山东分局领导(194210月又归冀鲁豫区党委领导)。

    鲁西区与冀鲁豫区合并后,扩大了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范围,逐步健全了边区党政军群组织机构,壮大了力量,从此,冀鲁豫边区进人了中期发展阶段。

194311月,为加强对冀鲁豫与冀南两区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平原分局(又称冀鲁豫分局),领导冀鲁豫区党委和冀南区党委,书记黄敬,组织部长宋任穷,宣传部长李菁玉。张霖之为民运部长兼组织部副部长,张玺为秘书长。

    1944年5月11,根据两区党委的建议并经北方局批准, 冀鲁豫和冀南两区合并。两个区党委机关取消,各地委直接由分局领导。设冀南、冀鲁豫两个工作委员会,由张策、张霖之分别任书记,作为协助分局研究、监督、检查两区工作的专门机构。

194311月,为加强对冀鲁豫和冀南区党组织的领导,成立(冀鲁豫分局),

19445月,设冀鲁豫工作委员会,书记张霖之。

1945820,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邓小平,副书记薄一波。同时撤销北方局和冀鲁豫分局。同年10月,重新分设冀鲁豫区和冀南区,恢复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张霖之,副书记张玺、赵健民。

(二)政权机构

在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形势下,既要改革旧的政治制度,实行人民民主,改变劳动人民的政治地位,又要运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一致对敌。所以,建立各级政权只能采取民主联合政府的形式。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联合政府的组织形式也有所差异。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是从改造旧政权开始的。  193710月至19382月,鲁西北党组织与国民党山东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范筑先建立了统战关系。范筑先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他19371119通电全国,决心守土抗战,并公开表示,只有依靠共产党,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他身先士卒,率部与日军进行了多次英勇拼搏。同时,吸收大量中共干部和进步分子帮助其进行抗日斗争。

在创建和发展抗日武装的同时,范筑先采纳中共鲁西北特委的建议,着手建立抗日政权。为迅速扭转鲁西北的混乱局面,范筑先命令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政训处派干部到各县设立办事处,将政训干事和服务员分配到各县。他还亲自带领政训队,几乎跑遍整个鲁西北,先后在山东第六区、第四区和第一、二区的部分县,恢复、新建了27个县政府,县长皆由其任命,其中濮县、观城、阳谷等13个县均由共产党员或进步人士担任县长。

冀鲁豫区的一些县也陆续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这些抗日政权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鲁西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以此为基础,1939910月,在鲁西黄河以北地区建立了鲁西北行政委员会,又称冠()()()()行政委员会,主任张维翰,副主任荆汉杰;在鲁西黄河以南地区建立了泰西行政委员会,主任段君毅,副主任刘耀南。

1940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要求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三三制政权。在三三制政权组织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或甚至少于三分之一),其他友党及无党的抗日人士占三分之二三三制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个政权在组织形式上,不仅不排斥而且欢迎愿意团结抗日的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参加。在人民民主权利问题上,主张一切不反对抗日的中国人,都有同等的人权,以及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思想信仰的自由权,任何不反对抗日的地主资本家,都可以安全地享有自己的财产。因此,边区政权是属于一切抗日的革命的人民的三三制政权得到了各阶级、阶层的热烈拥护,许多地主富农也与贫雇农、中农一样,相当踊跃地参加选举,参加政权。

19404月,整个直南、豫北一带完全被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所控制,出现了建党建政的大好时机。为了巩固华北、华中两根据地的联系,加强对冀鲁豫边区的领导,根据北方局指示,决定建立冀鲁豫边区党委和地方政权组织。415 ,鲁西各界在东平县召开代表会,决定将鲁西北行政委员会和泰西行政委员会合并为鲁西行政主任公署,选举萧华为主任,段君毅为副主任(同年9月接任主任),辖泰西、运东、运西、鲁西北4个专署。417,经冀鲁豫抗日救国总会的筹备,大名、南乐、清丰、濮阳、东明、长垣六县代表在清丰安庄召开军政民代表大会,成立冀南六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选举安法乾为专员。安法乾在会上讲话,宣布了六大施政方针,同时任命了一批下属领导干部。其中,晁哲甫任参议室主任,并负责筹建冀鲁豫抗日中学。 19407月,湖西专署成立,李贞乾任专员。

    在冀鲁豫区党委、冀鲁豫军区建立之后,1941115,冀鲁豫军政民代表300余人,在内黄张固村召开会议,成立了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选举晁哲甫为主任,崔田民、贾心斋为副主任。行署下设3个专署:直南为第一专署,安法乾任专员;豫北为第二专署,杨锐任专员;鲁西南为第三专署(5月1建立),刘齐滨任专员。同年71日,北方局和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决定冀鲁豫和鲁西两区合并。在冀鲁豫、鲁西两区党委、军区合并的同时,两行署于1941 7月初合并,称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所辖专署与地委序列相对应。824,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调整行政区划,不以地区命名,而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一、二、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序命名,并从91开始执行。从此,冀鲁豫边区第一至七专署改称晋冀鲁豫边区第十六至二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同年9月初,冀鲁豫边区各界召开代表会议,选举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领导成员,晁哲甫当选为行署主任,段君毅、贾心斋当选为副主任,隶属冀鲁豫边区领导,下辖第一至七专署,序列与地委序列相对应,专员依次是:张耀南、邹鲁风、周持衡、夏振秋、安法乾、杨锐、刘齐滨。

    () 群众团体  

    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抗日武装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抗日群众团体的发展。

    19384月,直南特委宣传部长刘晏春在濮阳县称湾召开了濮阳、滑县、东明、长垣4县党的负责人会议,成立了濮()()()()四县边联合抗日救国会,牛万童任会长。同年5月,直南特委在清丰六塔集召开各县救国会代表大会,成立了“冀鲁豫抗日救国总会”,大会推选安法乾为总会负责人;同月,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鲁西分队(分队长徐少岩)8月,建立了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会长刘齐滨。为了发挥青年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在中共直南特委的领导下,193810月,在濮阳县城成立了冀鲁豫边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冀南分队(简称“民先”),梁伯琪任分队长。分队活动范围包括直南、豫北、鲁西。同年1112月间,又建立了农民救国总会(主任姚恒光)、妇女救国总会(主任傅秋春)、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冀鲁豫边区总队(总队长徐少岩) 

19391月,建立了苏鲁豫区青年抗敌救亡协会。同年9月,“民先”与冀鲁豫青年抗日救国会合并。同月,在苏鲁豫边区的鲁西南一带,苏鲁豫边区特委领导的“抗日互助会”、“联庄会”等群众组织代表,在安陵集召开大会,成立了“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推选刘齐滨为总会长,程力夫为副总会长。总会下属组织为中心村救国会,以及青年、农民、妇女、儿童各救国会。

194035月,先后建立了鲁西妇女救国总会(会长郭英)、鲁西职工救国总会(负责人王震宇)、冀鲁豫青年抗日救国总会(主任杨泽江)

19417月,冀鲁豫和鲁西南两区合并。9月中旬,两区的群众团体分别合并为冀鲁豫工救总会(主任王震宇)、农救总会(主任高元贵)、妇救总会(会长郭军),青年抗日救国总会(主任杨泽江),并成立了文联筹委会(主任鲁西良)、学生救国联合会筹委会(主任王克)。 同时,各专区建有分会。

    1939年以前,各地的群众团体分别由各区党委领导。1940年以后,各级党委都成立了工委、农委、青委、妇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机构。1942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决定》和指示后,各地又建立了农会组织。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和各种群众团体的建立,把各阶层的群众充分动员和组织起来,投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七路516号汇统大厦A座17楼 电话:0531-82666526 1596669393  邮箱:sdlcqw1950@126.com
山东老区网|山东革命老区网|山东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 版权所有  
© Copyright©2018-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56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