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与老区振兴,既是一个理论研讨课题,更是一项亟待实施的实践命题。沂蒙精神是一种兼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与家国情怀的红色文化相融合的精神气质,这一特质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推进,必会彰显出开拓进取的当代价值。
沂蒙精神的时代成因及随时代变迁不断注入的实践元素、及其延展为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的历史必然性,已经成为广泛认同并日渐成为一种富有崭新时代内涵的精神力量。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是这样,沂蒙更是如此。较之于自然山水的瑰丽秀美,这些红色风景带早先大多隐匿在远山和贫瘠的荒漠之地,风劲火炙,理想和信念的种子在这些地带一经播撒,奋起的共产党人和觉醒的劳苦大众便宛如在茫茫暗夜探寻到苦觅崇仰的精神圣地——于是,我们便有了耀透天际、传之久远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沂蒙精神。这些超越地理概念的红色坐标,历久弥新,如今,已凝结成为一种令人神往的精神符号,一柱百折不挠的民族脊梁。
然而,与同为粲如北斗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相比不难发现,除了光可鉴人的共有精神价值外,沂蒙精神具有更为独到的精神品格、价值趋向和鲜活的地域文化特质。
前者是功在千秋共和国开创群体主宰沉浮的精英之光,后者则是角巾东第普通百姓家国情怀的忠义之魂。
沂蒙精神自孕育、产生之初,便因其特殊成因,与生俱来具有了随其历史发展而延续的当代价值。这里面包含三个内容:
一、血与火铸就的时代特质
一个民族精神品格的形成,需要数千年苦寒岁月的砥砺和文化积淀,而以其素朴的性格底色为砧垫锻造的沂蒙精神,虽然仅有“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十六个字,却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折射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民族复兴高光至尊的亮色。说到底,淬炼凝结为民族精神瑰宝的沂蒙精神,根植得益于沂蒙重山厚土的滋养,沂蒙普通百姓身上那种与生俱来善良、淳朴、正直、忘我品格,一经人民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便绽放出惊天动地的生命力、创造力。
“两战圣地,红色沂蒙”是一块炽灼人们心灵的热土。人民解放战争前赴后继、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感召鼓舞着人们投身民族复兴事业。“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精要概括,言简意赅,充满时代张力;是普通百姓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党的宏伟目标融为一体的历史见证。沂蒙精神是一个个呼之欲出生命个体的辉煌礼赞;是散发着泥土芳香草根英雄“家国情怀”的凝铸升华;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先进群体意识的影像记忆……
作为红色文化核心载体的沂蒙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始终承续着中华民族精神标杆的历史使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齐鲁大地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两千四百年历史的古城临沂,先贤辈出、星辰频至,深深影响滋养了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9孔子七十二贤徒,临沂占十三,著名的二十四孝,沂蒙有七;更有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荀子、匡衡等的横空出世,令这片民风淳朴的重山厚土,袭染了家国情怀的人文之风;四塞之崮的 800 里蒙山沂水,曾外货不入,土货不出,却让一曲深情婉转的《沂蒙山小调》,道出了无尽的神韵和豪情。
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必定在蒙山沂水的折弯处,留下惊涛拍岸的回响。
孕育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的沂蒙精神,充分展示了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用小车推动历史,开创未来的辉煌业绩。作为我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历经 12 年腥风血雨的洗礼,蒙山沂水间爆发过 4000余次大大小小的战役,420 万根据地人口中,有 120万人拥军支前,20 多万人参军参战,10 多万人血洒疆场。在殊死相搏的战场上,沂蒙人民用拥军参战表达了对党肝胆相照的忠诚,对民族独立和翻身求解放的渴望。
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的蒙山沂水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厉家寨,及改革开放中的九间棚也无不如此,沂蒙人的这种精神特质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家国情怀
沂蒙精神是一种兼容的民族精神,是党群间一笔独具魅力的精神财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党群间的关系又是纯净清澈的,目标的高度一致,利益的高度融合,决定了沂蒙精神具有承续未来、昭之久远的时代穿透力。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时深情地强调: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作为两战圣地,沂蒙人民承担的历史责任和承受的巨大牺牲,感天地泣鬼神,其高山仰止的坚韧品格令人唏嘘不已又感佩崇仰。“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一段段丰功伟绩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凝铸成一个民族的辉煌记忆——这便是超越地域范畴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不是天然生成的一种民族精神特质,追溯历史渊源不难发现,沂蒙精神不仅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域精神形态,它更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融合凝练的结晶。简言之,虽然沂蒙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基因,但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先进思想文化和价值目标的引领,也不会形成彪炳千秋的沂蒙精神。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思想内涵的沂蒙精神,其产生的过程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
首先,沂蒙精神是沂蒙文化孕育的结果,经过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的长期影响和熏染,涵养了沂蒙人民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其次,早期王尽美等共产党人便开始在沂蒙大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播撒革命火种,日寇侵华的民族危难之时,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领导人在沂蒙抗日根据地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为沂蒙精神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注入了红色基因,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共产党人的崇高奋斗目标和人民军队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使觉醒了的沂蒙人民看到了出路和希望,点燃了他们全身心投入革命、支援革命的热情。说到底,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党、人民军队和沂蒙人民共同锻造了伟大崇高的“沂蒙精神”。这块被誉为“小延安”的革命圣地,是永远值得后人崇仰和致敬的。
鲜活的历史不会蒙尘,沂蒙人民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前赴后继,承受了巨大的牺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聚集在历史烟尘中的感人至深的付出,终会在历史进程的某个节点上,爆发出一种承续未来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动力。
三、群众性和先进性的精神特质
群众性和先进性,构成了沂蒙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永恒魅力。
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敢于向苦难和贫穷宣战;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更是勇于进行市场经济的不懈探索,较早地实现了整体脱贫集体致富,这种一以贯之承续至今的精神特质,充分诠释了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内涵。
有专家指出:“临沂是一个老区,也是一座新城;临沂有骨气,也有朝气;临沂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临沂的崭新面貌和巨大变化,超乎想象。”毋庸讳言,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同为革命老区的广大欠发达地区而言,沂蒙老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具有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广泛应用价值。正如诸多研究机构和有识之士认同的那样,沂蒙精神是我党的执政之基,是群众路线的实践之道。
由此,我们坚信—发端于沂蒙特定地域和历史时期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高光伫立的价值标杆和精神财富,是改革开放不朽伟业的不竭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高擎的洞穿历史迷雾的信念之光,是我们这个时代薪火相传、承续未来的伟大奋斗目标。
(作者为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