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我们召开沂蒙精神与老区振兴理论研讨会,深刻认识理解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质,深刻体会感悟沂蒙精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深入分析研究老促会如何以沂蒙精神为动力,更好地助力老区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一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重大意义、地位作用和实践要求,为我们研究和弘扬沂蒙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理解把握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和科学内涵
(一)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沂蒙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军队的哺育下,山东党政军与沂蒙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
沂蒙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才辈出。孔子 72 贤徒中,有 13 个是沂蒙人。郯子、曾子、诸葛亮、王羲之、刘勰、颜真卿、左宝贵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犹如璀璨的群星,装点着沂蒙绚丽的历史天空。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沂蒙人民逐渐形成了重道义、崇气节、尚正直、讲信实的优良品格。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沂蒙地区有着长期的斗争历史,为反抗剥削压迫,谋求自身解放,勇敢的沂蒙人民同历史上一切黑暗势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西汉末年(新)樊崇的琅琊起义,宋朝杨妙真、李全的红袄军起义,明末清初王俊的费县起义,等等。长期斗争历史的影响和熏陶,也使沂蒙人民养成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敢于斗争的优秀品质,为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沂蒙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山东党的最早组织领导者、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就是沂蒙人。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一批批优秀知识分子、有志青年参加了共产党,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沂蒙地区早在 1926 年就建立了党的组织,组织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相继爆发了闻名全国的日照、沂水、苍山等暴动,打出了工农红军游击队的旗帜,掀起了革命的波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先后在这里创建了滨海、鲁中、鲁中南革命根据地,揭开了沂蒙军民革命斗争历史的新篇章。当时的沂蒙有“小延安”之称,是我党华东和山东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山东党政军机关、华东局机关长期在这里驻扎,八路军 115 师、山东纵队、新四军、华东野战军长期在这里转战,山东省政府前身——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这里诞生,《大众日报》在这里创刊,山东抗日军政干校在这里创建,刘少奇、罗荣桓、陈毅、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工作和战斗。在这种特定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代表最先进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在沂蒙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这种先进理论和文化与沂蒙人民固有的优秀思想道德、朴素阶级感情一经融合,便转化为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的高度政治热情,激发起为翻身求解放、实现革命理想而敢于战斗、勇于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实践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和支撑伟大实践。沂蒙精神产生以来,不仅鼓舞激励广大军民奋勇杀敌、忘我支前,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在和平建设时期,教育和激励着沂蒙人民自觉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按照党的要求,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战争留下的巨大创伤和贫困恶劣的自然环境,勤劳勇敢的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愚公移山、改造中国,使 20 世纪 60 年代的临沂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推动临沂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古老的沂蒙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又为沂蒙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二) 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
从字面看,沂蒙精神虽然只有“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四句话、十六个字,但蕴含的思想极为丰富和深刻。2013 年11 月,习总书记在山东考察结束时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今天抓好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一思想,揭示了沂蒙精神的核心特质。我们理解把握沂蒙精神,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特质来展开。
1、深刻理解把握以党为重、坚定不移跟党走这个灵魂
坚信不移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是沂蒙精神的首要内容,也是沂蒙精神的“根”和“魂”,展示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
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考验,沂蒙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切感受到了党的英明伟大,感受到了党一心为民的宗旨立场,从而形成了相信和热爱共产党、相信和热爱人民军队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觉悟转化为爱党爱军的实际行动。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杯魂。在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沂蒙人民不仅用红薯、煎饼、小米,甚至奶水养育了几十万人民军队,而且自身也为战争献出了热血和青春。当时,沂蒙根据地 420 万人口,就有 20 万人参军入伍,120 万人参战支前,有3万多沂蒙儿女血洒疆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沂蒙人民继续发扬信党爱党跟党走的优良传统,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了沂蒙地区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可以说,沂蒙精神之所以感天动地、影响深远,具有永恒的魅力,正是在于形成了这样一种以党为重、坚定不移跟党走的“血脉”和“灵魂”。
2、深刻理解把握人民至上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基础
沂蒙精神从本质上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在沂蒙精神中,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宗旨。革命战争年代,党组织深深扎根于沂蒙大地,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为夺取革命胜利、实现人民解放付出了艰苦努力,无数共产党人的热血抛洒在沂蒙大地,无数革命烈士的忠魂长眠在沂蒙大地。早在 1940 年,山东省战工会、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就相继颁布了《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人权保障条例》等,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保障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权益和利益。山东军区、115 师也作出《关于拥政爱民的决定》,要求部队严格执行政府法令,遵守群众纪律,保护群众利益。当日本军队对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和“蚕食”时,他们勇敢地冲在最前面,用鲜血和生命保护群众利益。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沂蒙军民共作战 4 万多次,消灭日伪军 25 万人。仅 1944 年3月至1945年 3 月,八路军就解救群众 1.9 万人。此外,八路军还充分利用作战间隙,帮助群众兴修水利、耕种收割、抢险救灾,从各方面维护群众利益。党和军队对人民的高度忠诚和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神,赢得了沂蒙人民的衷心爱戴和自觉认同,从心底里认为共产党是值得托付命运的党,八路军是人民自己的军队,必须真心实意听党指挥、坚定不移跟党前行,由此培育了以党为重、爱党爱军这一可贵思想品质。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3、深刻理解把握舍生取义、 无私奉献 这个精髓
舍生取义、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勇于牺牲奉献的崇高价值追求。革命战争年代,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沂蒙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牺牲、甘于奉献,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活剧,留下了一个个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故事。“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作军粮,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生动诠释了沂蒙精神的无私奉献境界;用乳汁抢救八路军伤员的红嫂,把青春奉献在支前第一线的“沂蒙六姐妹”,鲜活展示了沂蒙精神的自我牺牲品格;用全部心血抚养革命后代、革命胜利后却毫无所求的沂蒙母亲,深刻彰显了沂蒙精神比天高、比地厚的博大情怀……正因为如此,陈毅元帅才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民。
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军委迟浩田副主席也曾动情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特别是沂蒙人民用小米喂出来的、用担架抬出来的。我永远忘不了沂蒙老姐妹们的恩情。”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继续发扬大公无私、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无私奉献之歌再次响彻蒙山沂水。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民节衣缩食,吃糠咽菜,向国家交粮 12 亿公斤、油 820万公斤,接受国家安置来的6 万多灾民。为响应国家根治淮河的号召,沂蒙地区搬迁村庄527 个,移民 40 万人,拆除房屋 27 万间,占用良田和山林 35万亩。但沂蒙人民没有丝毫怨言,完全听从政府安排,默默承受了抛家舍业的损失。
4、深刻理解把握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这个品格
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是沂蒙精神的内在品质和永恒主题。无论是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沂蒙人民总是强敌面前不退缩,困难面前不低头,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敌人、战胜困难,敢为人先、敢闯新路,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从毛主席批示表彰的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先进典型的涌现,到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整体脱贫,从“临沂批发城”的不断发展壮大到荣获“中国物流之都”的光荣称号,无不彰显了沂蒙人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和豪迈气魄。应该说,沂蒙精神最宝贵之处就在于它总是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相融合、相统一,这也正是它生生不息、永续发展,不断焕发出时代光彩的奥秘所在。
二、充分认识理解沂蒙精神在老区振兴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沂蒙精神形成以来,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对鼓舞广大军民的革命斗志,培育党和军队的优良作风,凝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力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对于密切党群关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推动老区建设发展这个角度看,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沂蒙精神是教育老区人民更加信党爱党的重要思想保证
信党爱党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弘扬沂蒙精神,首要的是坚信党,热爱党,坚决听从党的召唤。但从实际情况看,当前一些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信党爱党的思想基础还不够牢固。究其原因, 一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蓄意破坏,他们利用各种机会、采用种种手段散布谣言,制造矛盾,离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二是各种错误思潮暗流涌动,竞相发声,他们肆意歪曲党的历史,恶毒攻击党的领袖,诋毁诽谤英模人物,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人们的思想。 三是宗教势力渗透影响,淡化和削弱了党的影响力号召力。 四是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的威信。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特别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新中国的故事、讲好沂蒙山的故事,使他们从对历史的了解把握中增强感情认同和思想认同,充分认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富中国、才能强中国,从而扎深信党爱党的思想根子。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乡村振兴第一条就是组织振兴。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能力,强化思想力量,不断增强一班人的凝聚力战斗力;要保持求真务实作风,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原原本本把政策落实好,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到位,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关心关爱,感受到党和政府扶贫帮困政策的温暖;要树立清正廉洁形象,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发扬廉洁奉公优良作风,筑牢拒腐防变精神堤坝。通过持续努力,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党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坚强战斗堡垒,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老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
(二)沂蒙精神是激励老区人民继续艰苦创业的不竭精神动力
习总书记指出:“人穷不能志短,扶贫必先扶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是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提振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沂蒙人民在粮食等战略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宁愿自己忍饥挨饿、吃糠咽菜,也要在财力物力上全力支援前线、支援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斗志,战天斗地,改造山河,使这里的山山水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沂蒙人民之所以能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矢志不渝赢得伟大胜利,之所以能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毅执着取得瞩目成就,之所以能在活力迸发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破浪前行获得巨大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脱贫攻坚是新时代党领导的一场战胜贫困的人民战争,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从目前山东情况看,尽管去年底已全部完成脱贫任务,但各个地区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有些地方的经济状况还相对比较落后,巩固提高、防止返贫的任务还比较艰巨,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还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应继续保持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做到困难面前不低头,矛盾面前不绕路,最终实现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建设美丽富娆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三)沂蒙精神是鼓舞老区人民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是沂蒙精神蕴含的重要思想,也是沂蒙地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战争年代,沂蒙军民因陋就简、创新战法,用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因地制宜、整山治水,改变种植模式,创新耕作方法,实现了南稻北移和南茶北引,这些沂蒙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从根本上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不因循守旧,不墨守陈规,敢于探索创新,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古老的沂蒙大地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推动老区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是新时代党赋予我们的新课题,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持续动荡,特别是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国家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用新的思维和办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径,推动老区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四)沂蒙精神是鞭策老区人民勇于牺牲奉献的强大思想力量
勇于牺牲奉献反映了沂蒙人民鲜明价值取向和崇高精神境界,其实质就是把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满足社会需要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倾其所有,支援革命,为了人民的自由和解放,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舍弃小家,为了国家建设献粮献田,出人出物,甚至为国捐躯都在所不惜;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勇于担当,舍已为公,无论是遇到重大自然灾害,还是在社会发展的紧要关头,总是坚定地同党和政府站在一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表现出老区人民的深明大义和无疆大爱。在推动老区建设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同样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自觉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需要,自觉在大局下行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初心使命,不谋私利、不计报酬、不讲价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和模范行动,团结带领群众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自觉用沂蒙精神服务老区建设与发展
老区促进会作为服务老区的公益组织,一项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学习传承沂蒙精神,研究如何以沂蒙精神为动力,为老区建设发展作贡献。对此,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思想引领,着力用沂蒙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
沂蒙精神作为一种体现先进思想文化的革命精神,始终具有教育、激励、鼓舞人民提升思想境界、凝聚意志力量、投身正义事业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沂蒙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等思想,是今天我们推动老区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所必需的精神力量。临沂市老促会利用沂蒙精神诞生地的独特优势,坚持用沂蒙精神检视思想、规范行为,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老区建设服务、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的办会宗旨,情系老区,服务老区,聚焦脱贫攻坚,积极主动作为,为老区人民办了大量实事、好事,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和好评。我们老促会的同志,不仅是老区精神的践行者,也是老区精神的传播者,应自觉担当起宣传和普及沂蒙精神的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沂蒙精神、践行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发挥作用,真正把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凝聚到推动老区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上来。
(二)坚持突出重点,切实在扶贫帮困、协调动员等方面发挥作用
老促会有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和规律,必须认真把握,突出重点。要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持续加大老区宣传力度。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的根,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它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凝聚着老区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凝聚着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做好老区工作,很重要的是宣传老区的历史功绩和光荣传统,宣传老区人民的奋斗历史和革命精神,宣传践行老区精神的先进典型,使全社会了解老区,关注老区,强化老区观念,形成关心支持老区的浓厚氛围。要以深入调查研究为基础,为党委政府抓好老区建设提建议当参谋。调查研究是实施决策、推动落实的前提基础。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发现实情,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今年 3 月份以来,省老促会组成老区情况调研组,在书记张建华同志带领下,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问题开展了“百村千户大调研”活动。调研组先后到 21 个县(市区),对 63 个村、300多个农户进行了实地考查。特别是在聊城市老促会配合下,对习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参加山东代表团分组会议时表扬过的茌平县耿店村进行了深度剖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老区乡村振兴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及建议》的调研报告,受到龚正省长和于国安副省长的充分肯定。下一步,这项调研活动还将继续进行下去,重点围绕如何防止脱贫户返贫、如何在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实现“三产”融合等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存在问题及成因,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今后,我们应把搞好调研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选准调研课题,深入乡村农户,摸清真实情况,提出真知灼见,以高质量的成果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要以各种帮扶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助力老区建设。加强与社会各界沟通联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助力老区建设,是我们老促会的重要职责。今年我们准备开展“百企帮百村”“千人帮千户”活动,即采取省市老促会结合的方法,动员 100 个左右的民营企业家,选择 100 个左右的贫困村,重点围绕帮扶特困农户、引进产业项目、培养致富能手、建设美丽乡村等,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同时,每个企业再推荐 10 名左右的扶贫志愿者,在所帮扶的贫困村认领 10 个左右的贫困户,共与 1000 个左右的贫困户结成对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拘形式搞帮扶,力所能及献爱心,尽心尽力帮助解决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各级老促会都应注意发挥各自优势,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志愿者队伍、慈善组织、协会商会等,搭建合作平台,商订合作协议,借力扶贫,“借梯上楼”,形成万众一心抓老区建设的生动局面。
(三)坚持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老区工作的新方法
沂蒙精神之所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始终具有强大生命力,原因就在于不断汲取时代精华,注入时代内涵。同样,我们弘扬沂蒙精神,助力老区建设,也要着眼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聊城市老促会坚持在学习中借鉴,在探索中创新,根据老区贫困户小额贷款难的实际,积极协调做工作,自 2013 年起,争取到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和农信公司农户小额贷款项目在聊城市 8 个老区县(市区)落地实施。截止到2018年底,累计实现放款额 8 亿多元,惠及贫困农户 4 万多户,解决了他们因不具备条件无法从银行贷款的难题。临沂市老促会建立“老促会牵线搭桥、爱心企业投资领头、贫困户直接参与、惠及老区万千群众”的“1 1 1”社会扶贫新模式,数百万群众从中受益。今后,我们都应该像他们那样,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老区工作的新方法,不断开创助力老区建设新局面。
(四)坚持建强自身,不断加强老促会内部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老促会践行的是党的宗旨,代表的是党和政府形象,承载的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希望,汇聚的是一大批忠诚党的事业、热爱老区人民、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老党员、老战士和爱心人士。这一定位,决定了我们必须按照沂蒙精神要求,抬高自身建设标准。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打牢思想根基,严守政治纪律,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进一步强化奉献精神,自觉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扶持服务老区的实际行动,始终怀着敬畏和感恩之心,以“老区精神”做好老区工作。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切实提升自身的学习研究能力、宣传动员能力、调查探索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指导服务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老区工作的明白人。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防止以权谋私、以会谋私,认真抓好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对班子成员和全体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打造“政治信念坚定、思想道德纯洁、组织领导坚强、服务老区有力、严格遵规守纪、作风形象良好”的一流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