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官方网站

牢记习总书记嘱托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山东革命老区网 时间:2020/1/6 点击:2181

——记山东省劳动模范、沂蒙新红嫂于爱梅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

   战火纷飞的年代,沂蒙山区有一群伟大的女性,她们送子送郎上前线,用乳汁救护八路军伤病员,舍弃亲骨肉,养育革命后代,用柔弱的肩膀与男人们共同撑起了战争的胜利,她们就是“沂蒙红嫂”。

   素有“红嫂家乡”之称的山东省沂南县,曾涌现出了全国双百人物——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舍弃亲骨肉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等英模人物而闻名全国。

今年67岁的于爱梅,出生在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是一名退休教师。她的奶奶王换于是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中女主角于宝珍的原型。在抗日战争年代,王换于家成为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首长机关所在地,罗荣桓、徐向前、朱瑞等首长曾长期在这里战斗、工作生活过。战争年代,担任艾山乡副乡长的王换于,她带领全家为八路军做军鞋、筹军粮,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救助八路军伤病员,创办了战时地下托儿所,抚养了一大批革命后代,其中就有徐向前的女儿小何(乳名),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女儿罗琳,陈沂、马楠夫妇的女儿陈晓聪等。当年,王换于将革命后代抱回家抚养,两个儿媳有奶不舍得给自己的孩子吃,精心照顾那些年龄小、体质差的孩子。几年间,王换于家先后有4个孙子因缺少营养而夭折,其中就有于爱梅的哥哥。

于爱梅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和奶奶王焕于、母亲张淑贞的影响,以及在沂南这片热土上所发生的众多“红嫂”故事,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

抗战时期,奶奶舍命救治八路军伤员白铁华,明德英冲破世俗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解放战争时期,带领沂蒙妇女纵身跳入冰冷的汶河水中架起“火线桥”的李桂芳;送郎上前线抱着大公鸡拜天地的李凤兰;还有谁第一个报名参军就嫁给谁的梁怀玉等等。她年纪虽小,但“红嫂”们的传奇故事给她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是那么让她崇敬和向往……

解放后,奶奶王换于和母亲张淑贞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拥军传统。那时,冬季到沂蒙老区拉练的部队多,为了赶制鞋垫、做军鞋,晚上,一家人围着煤油灯忙活大半宿,大人们搓麻绳都将腿搓破了。于爱梅虽小,懂事的她忙活着帮大人穿针引线。部队来时,都会跟着奶奶和母亲一起去慰问,拿着煮熟的鸡蛋颠着小脚跑前跑后往战士的手里塞。

长大后的于爱梅成为一名教师。到了谈婚论嫁之时,给介绍对象的不少,条件也都不错,她却偏偏喜欢军人。就这样,于爱梅嫁给了在广州军区某部服役的干部高征文。

婚后第二年,她的公公生病住院,当时,丈夫正在边境前线参加自卫作战,她白天在学校教课,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到县医院照料公公,为了不让丈夫担心,她封封家书报平安。后来,公公去世,丈夫因事不能回来,家里人不理解,说了一些难听的话,于爱梅默默忍受委屈,替丈夫尽孝,操办着将老人安葬。

孩子出生后,爱人远在部队,有时一年回不了一次家,婆婆又体弱多病,于爱梅既要教学,还要照料好婆婆和孩子,遇上老人或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于爱梅恨不得将自己掰开几个来,可她从没有抱怨过一句,一个人将家庭的担子挑了起来。

然而,就是仅有的几次假期到部队探亲,于爱梅又将爱倾注到战士们身上。与战士拉家常、帮战士洗补衣服,成为战士们心目中的“知心大姐”。那时,丈夫担任指导员,有的战士思想闹情绪,不找丈夫却找她,思想“疙瘩”在她这儿很快就解开,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编外指导员”。有个湖北籍战士小王考军校落榜,情绪低落,流露出退伍返乡的念头,于爱梅与他谈心,帮助他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利用空余时间给他补习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小王如愿考上了军校,当于爱梅得知后,心里比啥都高兴!

由于于爱梅的全力支持,丈夫在部队工作出色,多次受到广州军区的表彰奖励。

在军营期间,于爱梅了解到一些大龄青年军人找对象难,她心里也很着急。回来后,当起了军人的“红娘”,经她牵线搭桥成功的就有十几对,在她的影响下,于爱梅的三个姐妹,全都嫁给了军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奶奶去世,母亲年纪也大了。这时,于爱梅郑重地接过了几代人的拥军接力棒,将祖辈几代人拥军好传统传承开来。

每当部队演习、拉练途经沂南,最忙活的是于爱梅,每年“八一”建军节、新兵入伍了,她都要把自己亲手绣制的鞋垫和购买的土特产等物品送到部队官兵手中,鼓励他们当好兵、尽好义务,走上了自费拥军的道路。

2004年,于爱梅到龄离岗,有了更多地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拥军优属事业,这时的她更加忙碌了。

于爱梅每个月只有2000余元的退休金,每年用于拥军优属的花费都在1万元以上,十几年来,她用于购买拥军慰问品的资金达15万余元,向部队官兵赠送的鞋垫就有5000余双。为了筹集更多资金拥军,一辈子从未做过生意的于爱梅代理了某品牌酒进行推销,起早贪黑地忙活,社会上很多人了解到她的初衷后,在赞赏的同时,也纷纷给予支持,让于爱梅很是感动!

沂南是革命老区,当年为党和军队做奉献的群众难以数计。如今,他们中有些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生活困难,于爱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想为他们做些事。2006年,她向“中国和平基金会”申请了10个补助名额,由基金会每年向县内的张红英、王桂花、范桂君、周锡芳、周锡芬等10位老“红嫂”提供1200元生活补助。2009年,她又与北京康佰公司联系,为沂南县无偿争取到了价值20多万元的保健床垫,给老红嫂们送去了健康和快乐。 

拥军优属中,于爱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联合拥军前期,她自己开车连续几天在外面奔波,与个体企业家们沟通协调;中国和平基金会补助款下拨后,她开着私家车挨家挨户送上门去;逢年过节,她买上礼品去看望这些老“红嫂”们;为了组织拥军活动,她自己出钱安排就餐的情况更是不计其数。

2009年“八一”建军节,于爱梅牵头组织几位新时期“红嫂”式人物,带着360双鞋垫、600斤水饺和土特产,先后到济南军区、武警山东总队医院、临沂武警支队进行走访慰问,庆祝新中国60周年大阅兵前夕,她们赶往北京“阅兵村”慰问官兵,向参加国庆阅兵训练的济南军区某部官兵赠送280双鞋垫。由于阅兵式对官兵身高要求甚严,个别官兵因为身高存在细微差距而面临淘汰,“红嫂”们的鞋垫解了燃眉之急。部队领导感激地说:“沂蒙山区的‘红嫂’们又一次立了大功!”

20113月,于爱梅获得“大义临沂人”称号,上级奖励她5000元,她拿出2000元到组织部交了特殊党费,剩下的3000元,她买上物品,到伤残军人王继印、老红嫂范桂君、王桂花、明德英的儿媳李发兰、牛玉梅等家中慰问。

2011年春,山东旱情严峻,兰州军区、北京军区给水部队先后进驻沂南抗旱打井的消息,令于爱梅激动不已。“姐妹们,子弟兵来咱家门口帮抗旱打井,咱可不能闲着!”说干就干!在部队到来之前,她和“沂蒙红嫂协会”的红嫂们早早地准备好了价值5000多元的食品、蔬菜、大米等,部队千里机动到达沂南时,战士们吃的第一顿热饭就是于爱梅与“红嫂”们做的。

组织文艺慰问演出,帮厨做饭、给战士浆洗缝补衣服、和战士拉家常……在部队抗旱打井的场地,人们经常会看到于爱梅忙碌的身影,新时期军民鱼水情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2012年10月2,国庆长假期间,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游人如织。一座普通的山村农家院,一场生动的“红嫂精神”主题演讲正在进行。讲到动情处,台下闻者无不落泪。演讲结束,现场掌声一片。

演讲者是于爱梅,她所作得题目是《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这天正好是她义务所作的第500余场“红嫂精神”报告,讲述奶奶的事迹,感动更多的人,敬业奉献。

2009年,县里整合红色资源筹建沂蒙红嫂纪念馆,作为一个“重头戏”,请她整理“沂蒙母亲”王换于的事迹。

随着材料搜集整理的不断深入,于爱梅的心也一次次地被感动着:为党保存机密材料、厚葬革命烈士陈若克、舍弃亲骨肉、抚养革命后代……“让烈士的孩子吃奶,让俺们的孩子吃粗的。咱的孩子没了可以再生,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奶奶当年那苍凉而悲切的话语仿佛又在耳边响起,许多材料于爱梅都是一边流着泪,一边整理完成的。

县沂蒙红嫂纪念馆教育基地建成后,于爱梅主动申请为党员干部、群众作义务报告,成为一名义务“编外辅导员”。

“课一讲就是40多分钟,最多的时候一天5场,夏季天气炎热,有时也感到很累,但每当看到听众认真听讲,被深深打动的时候,又感到自己的付出很值得!”于爱梅深情地说。

渐渐地,于爱梅的“名气”越来越大。2012年春,济南一位86岁的女老八路,在电视里了解到了于爱梅的故事,深深被她的执着精神所感动,专程从济南赶来参观看望,给于爱梅极大鼓励。

2010年,沂南县委宣传部成立沂蒙精神宣讲团,于爱梅被聘为宣讲团成员,先后到机关、学校等作义务报告46场,听报告人数达2万余人。2011年,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沂南教学点成立,于爱梅主动去做义务讲解员。几年来,她先后为党员干部、军人、学生、企业等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3000多场,听课人数达数80万人次。她的宣讲报告《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成为党性教育的必修课,是红嫂纪念馆的突出亮点。

为了达到最佳宣讲效果,于爱梅常常要结合听众对象情况,认真研究、撰写讲稿,反复熟悉演讲材料,努力争取把每次报告都作得精彩。有时候,宣讲任务安排得紧,于爱梅就不得不日夜加班,进行准备。这对于60多岁的她来说,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一次,她正发着高烧,为完成宣讲任务,她顶烈日,冒酷暑,赶到红嫂纪念馆,那天,参观学习的团队较多,她连续讲了五场,每场40分钟。汗水湿透了衣衫,高烧模糊了双眼,但是她的报告依然流畅感人,自始至终没有说错一个字。可是,当讲完最后一场的时候,她的双腿再也支撑不住了,勉强走下讲台,就瘫软在座椅上……

2013年,于爱梅荣幸地受到了习总书记的接见。习总书记有关沂蒙精神的指示,使她更加深刻认识到了沂蒙精神的时代作用,加强了她的使命感、责任感,同时把沂蒙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的决心更加坚定。为扩大沂蒙精神宣传覆盖面,在全国各地展开宣讲活动,其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先后报告过的单位数不胜数,涵盖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机关、学校、部队、企业、社区、团体等等。如:中央中直机关、中央党校,中央党校中直班、中央党校青干班;山东省民政厅、省政法委系统干部、上海闵行区政府;济南陆军训练基地、北海舰队、福州海军、上海海军、沂蒙旅、北京国旗护卫队、南京路上好八连;上海武警、全国消防系统领导会议、临沂武警、临沂退伍军人代表会议、县市武装部;临沂大学、科技大学、井冈山教育基地、省内部分中小学;全国邮政总公司、济南钢铁公司、莱芜钢铁公司;新华社、全国妇联、北京中国老区精神研讨会、中华文华学院国民学堂、齐鲁文化发展中心、临沂展馆、沂南县妇联、红色研学学生;北京朝阳高井社区、北京桓天财富集团、青岛临沂商会、青岛商会等等。

这些大范围、多类型的宣讲,有的时长2个多小时,有的1个多小时,连续讲下来,非常辛苦。于爱梅在宣讲的时候常常是一气呵成,中间从不休息,更没有因身体不适而推辞过一次。去年11月,南京路上好八连打来电话,邀她前去作沂蒙精神报告,她爽快地答应了。可不巧的是,就在临行前几天,她突犯腿疼病住进医院。眼看预约的日子就要到了,她急得不知怎么才好,家人们都劝她暂时不要去了。可是她有自己的思考:已经约好的事情怎么可以随便推脱呢?就这么点身体上的毛病怎么也得克服!再说,部队训练任务那么紧,总不能让他们改变安排计划吧!于是,她打上封闭针,又备了些止疼针、药,办理了出院手续,按期赶往了上海。在那里,不但坚持作了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还下连队看望了官兵的生活,查看了官兵的吃住情况,参观了好八连纪念馆。当时,虽然病痛难忍,但当她讲到动情处,仍然令在场的官兵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几年来,于爱梅从不放弃每一次宣讲机会。每次到部队拥军,她不仅要物质拥军,还要精神拥军——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到地方参加活动也是如此。如,20187月份,临沂市工会组织省级劳模在北戴河休养,在此期间,她主动申请为大家做了一场沂蒙精神宣讲报告。在于爱梅看来,宣传沂蒙精神,是习总书记的要求,是时代形势所需,更是一个沂蒙红嫂传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宣讲沂蒙精神,她于2016年发起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组建了20多人的沂蒙精神宣讲团,广泛开展宣讲活动,的确发挥了一定作用。为使沂蒙精神尽快走进校园,组织编写了《沂蒙精神.中国梦》一书,现又着手编写低年级沂蒙精神读本,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沂蒙精神教育。为扩大沂蒙精神覆盖面,2017年,在上海设立了分会,今年,又在德州设立了分会,济南、潍坊、日照等分会也即将设立;北京、青岛、广州、新疆等地的分支机构也在筹建中。她准备在今后几年内,在各省都设立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分支机构,誓让沂蒙精神在全国各地发扬光大。

于爱梅还致力于拥军优属活动。这些年来,她省吃俭用,从工资收入中挤出20多万元用于拥军优属。带领爱心人士已慰问了40多支部队,续写了军民鱼水情,促进了军民融合。还看望了百余名建国前老八路、老党员、老红嫂及其后人等,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和关爱之情。

于爱梅还注重关爱青少年的成长进步。她长期担任“换于红军小学”、“将军小学”志愿辅导员;她自觉组织义务帮教小组,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在担任志愿辅导员的过程中,于爱梅发现,有很多队员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管顾,致使学习生活受到影响。于是,于爱梅就把教师岗位退休的姐夫、当教师的女儿、女婿和外甥等召集起来,组成一个家庭义务帮教小组,以帮助队员解决亟需问题。没有辅导场所,她就把家中一套房屋挤让出来。没有桌椅,她就花3000多元去市场买来。几年来,于爱梅的家庭帮教小组共义务辅导队员十余批次,受益队员150多人。她建议县关工委建立“四点半”学校,解决留守儿童下午放学后失管失教问题;她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到王换于故居、沂蒙红嫂纪念馆入队、入团宣誓;她带领学生到老战士、老红嫂家中慰问,听他们讲革命故事;指导学生帮老人们打水扫地、洗衣摘菜、按摩捶背、赠送礼物……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英模人物,感受沂蒙精神,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上述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也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但也有人对她说:“都这把年纪了,还整天到处跑,找那个累图啥?”听到这样的话,于爱梅总是在心里默默地勉励自己:“红嫂精神”是奶奶那一代人用生命和鲜血创造出来的,是干事创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个光荣传统,我不仅要要传承下去,而且还要我的两个女儿继续传承下去,让沂蒙精神代代相传,说啥也不能丢。”

如今,沂蒙新红嫂于爱梅已被选为沂蒙红嫂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临沂市拥军协会理事,全国红军小学建没工程理事会常务理事,沂南县沂蒙红嫂协会名誉会长,被临沂市人民政府授予沂蒙新红嫂称号,临沂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其他的荣誉数都数不清,例如2011年她被评为十佳大义临沂人;2012年被临沂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沂蒙新红嫂等荣誉,并荣登中国好人榜;2013年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临沂市道德模范;2014年被临沂市关工委五好五老志愿者;2015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2017年被评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山东省优秀退休干部等。2018514,于爱梅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并在揭晓仪式会上,于爱梅作了重要发言。

大爱无言,岁月有痕。于爱梅凭着对党、对国家、对军队、对人民的满腔热忱,义无反顾地奔走在传承“红嫂精神”和爱党拥军的大道上,所到之处,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于爱梅同志积极参与老区建设事业,关心、支持老区建设工作,为老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妇工委)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七路516号汇统大厦A座17楼 电话:0531-82666526 1596669393  邮箱:sdlcqw1950@126.com
山东老区网|山东革命老区网|山东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 版权所有  
© Copyright©2018-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56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