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官方网站

老区精神的提炼、内涵与弘扬(上)

作者:韩延明 来源:山东省革命老区网 时间:2021/11/9 点击:2213

1-800

山东省老促会副会长韩延明

    编者按:20211026,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在济南组织“学习弘扬老区精神”的专题党课教育,邀请高等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一级巡视员、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韩延明同志以《老区精神的提炼、内涵与弘扬》为题,给大家作了一场生动精彩的党课辅导报告,现发表以供学习参考。

在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高屋建瓴、提振人心的重要讲话,第一次鲜明提出并深刻阐释了具有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伟大建党精神,并科学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个时代概念,要求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他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这个伟大的精神谱系中,不仅蕴藏着共产党人“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而且竖起了共产党人“到哪里去”的精神路标,是共产党人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的具体彰显,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据此,20219月,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认定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我们的“老区精神”赫然在列。这既是我们党对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牺牲和巨大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新时代新征程继续传承弘扬老区精神的伟大意义和时代价值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积极发挥全国各级老促会职能作用、扎实做好老区工作、从老区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投入乡村振兴、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

2021930,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发布了《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践行“老区精神”的意见》,提出了三个“充分认清”的具体要求:一是充分认清“老区精神”进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老区精神的深刻内涵,迅速掀起学习“老区精神”的热潮;二是充分认清老区宣传工作的地位作用,大力加强老区精神的宣传力度,进一步高扬老区精神的光辉旗帜;三是充分认清新时代老促会肩负的责任使命,奋发有为地践行老区精神,积极适应老区脱贫攻坚到乡村全面振兴内涵和外延的新特点、新标准、新要求。

    对我们山东而言,“老区精神”被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意义更加重大,影响更为深远,因为我们山东是全国唯一以省域冠名的革命老区。  山东老区的每一座山峰,都燃烧过革命战争的烈火;山东老区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革命烈士的鲜血;山东老区的每一个村庄,都回响着抗击侵略者的悲壮。老区精神永不老,弘扬老区精神正当其时、永不过时、时不我待。我们要深刻领悟老区精神的深邃内涵,拥抱从那历史深处穿透而来的精神之光,旗帜鲜明地继承老区精神、宣传老区精神,坚定不移地弘扬老区精神、践行老区精神,坚守老区这块信仰高地和精神家园,提振老区建设的主旋律和正能量。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老区精神进行梳理和解读,一是“老区精神”的提出与确认,即什么是老区精神?老区精神是怎么来的?二是老区精神的内涵与体现,即老区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在哪些方面?三是老区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即老区精神在新时代有哪些价值?我们如何发扬光大?

    一、“老区精神”的提出与确认

老区或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根据地”的简称,是特指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前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土地革命时期,先后建立了井冈山、湘赣、中央苏区等17块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分布于16个省的300多个县,总面积约20余万平方公里,成为中国革命继续向前推进的战略基地。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建立了陕甘宁、晋察冀、沂蒙山、晋冀鲁豫等18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分布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0多个县,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年上报材料统计,全国有老区乡镇18995个,涉及1389个县(市、区、旗),占全国总县(市、旗、区)数48.5%;后逐步认定、增加,现涉及1599个县(旗、市、区),遍布全国大陆除新疆、青海、西藏以外的28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国务院的认定和统计,山东革命老区共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市区;人口703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67.93%;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0%。

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共和国的摇篮。忠诚与信仰铸就的老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是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石,是“中国梦”的源头和起点,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伟大飞跃的实践沃壤和力量保障,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从革命根据地初创到新中国成立,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老区点燃,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在老区开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在老区孕育,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经验在老区积累。老区人民对党的认识最深、同党的联系最紧、与军队的感情最浓、对革命的贡献最大。正是因为有了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才在腥风血雨中由小到大、从弱变强,在战火硝烟中奋然崛起、砥砺前行,最终成为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民族的存续之根、一个国家的强盛之魂。精神还是一种品格修养和人生态度,是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勇于超越、敢于创新的雄心壮志,是一种有底蕴、有情怀、有境界的文化传承。在革命老区孕育形成的老区精神,是一面鲜红的革命旗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为我们铺就了一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金光大道,具有穿越时空界限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感召力。老区精神的形成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革命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不懈奋斗史和不怕牺牲史。

虽然老区时期就在实际上产生并展现了老区精神,但当时并没有“老区精神”这个提法。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时期内老区精神都是以“革命传统”“革命精神”“革命作风”称谓,其内涵也多限于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爱党爱军等内容。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制定了支持老区发展的一些优惠政策和举措,但也没有明确提出“老区精神”这个概念。

“老区精神”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1989年,其内涵的提炼和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明确、探索、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19894月下旬,在福建省龙岩市召开了首次全国革命老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这是由福建、江西、湖北、安徽、陕西五省联合发起召开的一次盛会,共有180多人参加。会议提出,要探索以“发扬革命传统与引进现代意识相结合”、以“开发老区经济与挖掘老区革命精神财富相结合”的革命老区精神文明建设途径。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老区革命精神”这一概念。198912月,刚刚就任甘肃省庆阳地委书记的杨德儒同志,在深入各县调查研究,走访老党员、老红军、老干部,认真听取老区人民呼声的基础上,向地委提出了发挥老区政治优势,用老区精神武装全区人民的思想、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重建“陇东粮仓”的建议。如所周知,庆阳是甘肃省的革命老区,从1927年到1949年先后经历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三个较大的历史时期。根据杨德儒书记的建议,经过广泛讨论、研究,庆阳地委提出并确定了“老区精神”的基本内容,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开拓创新的变革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面向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这是在全国首次提出“老区精神”的概念,并就其基本内涵作了初步总结。19906月、19917月、19929月、199310月,中国老促会接连在江西省井冈山市、陕西省延安市、湖北省红安县、安徽省金寨县召开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全国部分革命老区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进一步推动了革命老区精神文明建设热潮和有关“老区精神”的广泛传播,随后对老区精神内涵的理论探讨逐步增多,特别是中国老促会会刊《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相对集中地刊载了探讨老区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科学发展、文化传承、价值观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推动跨越发展等一系列理论文章,认为老区精神是干好工作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老区精神的灵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老区的脱贫致富和老区精神的传承弘扬问题,为此曾多次发表讲话和指示。201212月,他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说:“我相信,有革命老区群众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有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在上级党组织和社会各方面帮助支持下,革命老区一定能够完成脱贫致富的历史任务,让革命前辈含笑九泉,让他们的革命理想得以实现。”此后,全国对革命老区和老区精神内涵的探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1462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呈送的《万人千县联合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201636,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这是我们党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的特别关注,使革命老区和对老区精神的研究再次升温,成为一个热点政治术语,进一步促进了老区精神的提炼和完善。在此情况下,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上,中国老促会集思广益,汇集上下意见,将老区精神概括为六句话,即“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201762,中国老促会会长王健将军在井冈山召开的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铭记革命历史 弘扬老区精神 奉献伟大事业》的主题报告,要求全国各级老促会进一步把发扬光大老区精神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热爱老区、服务老区、发展老区、致富老区。近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老区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隆重推出,这是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加快老区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老区精神的内涵与体现

老区精神,是革命老区党政军民在共同创建、保卫和发展、建设革命老区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淬炼、铸就而成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险阻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和涵养的伟大精神,是充盈着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伟大精神,是泱泱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宝贵精神财富。其内涵与体现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一)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这是老区精神的灵魂和本源,也是所有革命精神与崇高行为的出发点。理想如炬,信念如钢。萧华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由理想信念凝聚而成的精神力量,是百折不挠和坚不可摧的。对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对革命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老区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不竭精神动力,体现了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那种不可分割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

众所周知,1927年,以蒋介石突然发动的上海“四一二”大屠杀为转折点,以汪精卫在武汉实行“七一五”“分共”、与蒋介石沆瀣一气为分水岭,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失败。之后,中国革命进入了艰苦卓绝、血雨腥风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老区人民坚信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主张,踊跃参军参战、支援红军,从19284月朱毛会师井冈山时的10000多人、2000多条枪,到19319月发展到包括28个县境、拥有15座县城,总面积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达250多万的全国最大的中央苏区。1931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选出63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我们亲切称呼了半个多世纪的毛主席,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再如陕甘宁边区。仅19385月至8月,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介绍赴延安的知识青年就达2288人。到1938年底,赴延安的知识分子达10万多人,可谓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当时在国统区流行一句话,叫“此路走不通,去找毛泽东”。据载,陕甘宁边区这个只有26个县、200万人口、20多万劳力的边区,1947年到1948年,就有2万多人参军、1万多人参加游击队。边区为部队提供公粮56.8万石(每石300)、军鞋30万双,到1949年支前民工200多万人次、担架6.7万副、牲口250万头次,缴送的公草,仅1948年就有3223万斤。毛泽东赞誉说:“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神,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其他十几个革命根据地也蓬勃发展,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培育了几十万红军和数以百万的地方革命武装。这都是得益于老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坚定信仰。

据参加过长征的吴先恩将军回忆,在翻越海拔5470的大雪山——党岭山时,发现有许多冻僵了的先遣队红军的遗体被埋在雪中,其中有一位胳膊高高地伸在雪堆外面,拳头攥得紧紧的。路过的红军上前用力把手掰开,发现他握着的是一张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党”。刘志海同志临死前仍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并不忘向党组织交纳最后一次党费。这是多么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啊!其实,这样的事例在我们沂蒙老区也有。比如,沂南县普通农民朱丰林1989年入党后,他决定把全家多年积攒的钱全部拿出来,一次交党费4000元。恰在这时,朱丰林老人病了,而且是重病缠身,他的妻子胡玉萍就想从刚凑齐的4000元党费中先拿出100元来给他治病,但朱丰林坚决不同意,他说:“我这病恐怕是治不好了,这是我第一次交党费,要是我能活到那个时候,就让我看一看中央的收据吧!”但是收据来了,朱丰林却已经去世了。他的老伴跑到火葬场,边哭边跪在地上说:“老朱啊,党中央的收据来了,你的愿望实现了,你就瞑目吧!”这就是沂蒙老区一位普通的农村党员对党的忠诚和信仰,感人至深。

(二)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

这是老区精神的核心,也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老区人民为了革命、为了根据地建设,确实是舍生忘死、毁家纾难,前赴后继、无私奉献。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江西省兴国县,只有23万人,就有8万多人参加红军;赣南13个苏区县约240万人口中有青壮年50万,而先后参加红军的达33万余人,支前的达60余万人,牺牲的达20余万人;习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安徽金寨,位于大别山腹地,是红四方面军、红25军的主要发源地,先后组建过11支主力红军队伍,战争年代有10万金寨儿女为国捐躯,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洪学智上将和皮定军等8位中将,以及50位少将共59位开国将军都是从这里奔赴杀敌战场。抗战时期的山西省武乡县,14万人口中有9万多人参加各种抗日救亡组织。据不完全统计,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即有15000多人,加上无名烈士达4万多人;沂蒙根据地420万人中有20万人参军参战,100多万人踊跃支前,10万人血洒疆场。据不完全统计,仅仅从19459月到194910月,山东就有1106万人次支前,使用146.8万辆大小车、76.5万头牲畜和43.3万副担架,将11亿斤粮食和大批军需物资运往前线,把20.4万名伤员运到后方。山东支前不局限于本省,还全程支援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作战。例如,在淮海战役中,山东解放区支前民工占40%,华东野战军92%的随军常备民工都是山东人。山东老区群众这种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永远值得我们崇敬。

沂蒙老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体现在战争年代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陈毅担架队、三烈士之父刘永良等模范人物身上,这些在我们山东老促会拍摄的《红色根脉》中都有所体现,而且新中国成立之后老区人民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依然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20世纪50年代初,沂蒙人民为了完成国家“导沭整沂工程”中建设44座大中型水库的艰巨任务,有527个村庄、27万间房屋被拆迁,28万亩良田、5万亩山林被淹没,生活在库区的40多万农民舍弃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搬上了贫瘠的荒山。在水库建设中,有44名热血男儿献出生命,有370人因伤致残,被称为“热血铸就的水利丰碑”。有人估算,若按一立方米为单位排起来,“导沭整沂工程”所完成的土石方可环绕地球一圈还多。为创作巨幅油画《当代新愚公》,著名国画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先生曾抱病于19515月到临沂工地体验生活,写了如下题词:“模范同志们,你们英勇创造出来的纪录,可与我们在前方抗美援朝战士们英勇光辉的战功同垂不朽。”在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民吃糠咽菜,却向国家交售了12亿多斤粮食,比前三年还多交了2.5亿斤,并接纳了由政府统一组织来的鲁西北的6万多名灾民。其无私奉献精神,感人至深。

为什么说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是“无私”奉献精神?因为他们奉献之后不求回报,而且根本就没想过要回报。比如,新中国成立以后,沂蒙老区的红嫂们从命悬一线的战火硝烟中回到了贫穷、偏远、宁静的家园。她们没有张扬往事、没有居功自傲、没有借题发挥,而是务农如初、默默劳作。沂蒙老区3.1万名失去儿女的母亲,家里庄严肃穆地挂着烈属证,却没有一个向政府要过任何待遇;她们人人有功,却没有一个去追求那份留世的美名;她们手里还拿着当年的欠条,却没有一个去索取应得的回报;她们送出丈夫和儿女,自己却一直留在穷乡僻壤的山村,扛起铁锨锄头当起了普通农民,鲜为人知。可见,忠诚、信仰、担当、奉献,是老区精神之魂。由此我还想到了沂蒙老区一位多年隐姓埋名的“战斗英雄”,他就是临沂市临沭县的王保科同志。王保科1944年入党,新婚13天就奔赴抗日前线,一直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结束,参加过数百次战斗,四次负重伤,七次立大功。他从部队回到家乡后,没有到当地政府部门登记注册、申请待遇,而是把军功章、荣誉证悄悄地压在箱底,扛起锄头当起了普通农民。30多年时间里,他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谁也不知道他那光荣的军队生涯和煊赫的军功。直到1986年开展整党运动,部队来人找他,当地政府才知道了这位特殊功臣。像他这样默默奉献的平民英雄,相信在沂蒙老区、在全国其他老区还有很多很多。

(三)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这是老区精神的支柱,也是党和人民的意志品质和英雄本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绝境重生、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玉汝于成的苦难辉煌史,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革命历史前进的车轮滚滚。井冈山根据地三次反“会剿”、中央苏区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沂蒙根据地多次反“扫荡”、新四军三年游击战、八路军的“百团大战”,都充分体现了老区军民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一个个视死如归的故事,让我们触摸到信仰最本真的质性;一位位铮铮铁骨的英烈,让我们领悟到忠诚最触动人心的力量。

我到井冈山参观时,有三位烈士的英雄事迹令我泪流满面;第一位是被活活蒸死的县委书记刘真。作为井冈山开创时期的永新县委书记,刘真多次受到毛泽东高度赞扬。19288月,他被派往南昌参加党的会议,不料在归途中被永新保安队逮捕。江西省卫戍司令王钧出面劝降,被他厉声痛斥。敌人便惨无人道地对他施以各种酷刑,后来竟用民间熬樟脑油的大木蒸笼熏蒸他。刘真昂立蒸笼中,大义凛然,怒骂不绝,直至被敌人活活蒸死,时年27岁。第二位是用脚趾蘸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的县委书记刘仁堪。19292月,中共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因叛徒告密而不幸被捕。敌人对他施以吊打、踩杠子、灌辣椒水、铁铲烙、割肉等各种酷刑,要他说出全县共产党组织和党员名单,以及红色独立团的枪支弹药,但他宁死不屈。52行刑前,他怒斥敌匪、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行。气急败坏的敌人用匕首割掉了他的舌头。刘仁堪忍着剧痛,用脚尖蘸着自己口吐的鲜血,在地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最后壮烈捐躯,时年34岁。第三位是被悬颅示众的“井冈女杰”伍若兰。19291月,红军干部、打枪百发百中的“双枪女侠”伍若兰随红四军主力下山、转战赣南时,因怀有身孕行动不便,腿部中弹,不幸被捕。当敌人知道她是朱德军长的妻子时,便押解赣州,电告蒋介石,妄图从她身上获取共产党和红军的重要情报。敌人对她软硬兼施、用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212,敌人将伍若兰杀害于赣州卫府,并残忍地将她的头颅割下来,挂在赣州城楼示众多日。196234,朱德委员长重上井冈山。这位76岁的老人,长时间抚摸着他和伍若兰当时用过的桌椅、床铺、水壶等,伫立良久,老泪纵横。他将一盆“井冈兰”带回北京。之后,他不仅养兰花,还写兰花,留下近40首有关咏兰花的诗词,守望永远,终生爱兰。

这些以身殉国的井冈英雄,表现了革命老区党政军民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铮铮铁骨。(待续)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七路516号汇统大厦A座17楼 电话:0531-82666526 1596669393  邮箱:sdlcqw1950@126.com
山东老区网|山东革命老区网|山东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 版权所有  
© Copyright©2018-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56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