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官方网站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 山东老区经济文化建设促进会 山东省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时间:2019/9/27 点击:3625

20119410日,以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郐万增将军和张建昂为组长的赴鲁调研组与山东省老促会、省扶贫办组成联合调查组,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山东省革命老区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查。此次调查是在山东省老促会和省扶贫办对全省革命老区进行普遍调查、基本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次调查按照小康、温饱、贫困三种状况抽样,在全省选择了临沂、枣庄、菏泽3个地级市和3市所属的莒南县、沂水县、山亭区和台儿庄区,采取走村入户看、听、查、问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调研组从济南出发,驱车1500余公里,实地查访了以上34县(区)的4个乡镇、5个行政村、4个企业(工厂)以及3个土地流转服务所、专业合作社、社保服务站等。慰问贫困户4个,发放慰问金2000元(不含省、市、县有关部门发放的)。召开各类座谈会8个,省、市、县、乡镇领导和有关部门150多人参加座谈。沿途瞻仰、参观了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山东省政府、台儿庄大战等革命旧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抗日革命纪念场馆等。

山东省对这次调研很重视,省政府领导在省老促会的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省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准备,热情接待。省老促会、省扶贫办在车辆、食宿等各方面给予全力保障。省老促会执行会长何法祥将军等领导详细介绍了全省老区情况,省老促会副会长王长根将军等领导陪同调研。调研组所到之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陪同、介绍情况。市、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热情接待,精心安排,保证了此次调研顺利进行。

一、山东革命老区基本情况及历史贡献

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人口9470.3万。全省辖17个地级市140个县(市、区),乡镇级单位1872个。山东革命老区主要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抗日根据地(鲁中、鲁南、滨海、渤海、胶东根据地)和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现属山东行政区内部分。据2009年统计,全省有老区乡镇的县(市、区)107个,占全省县级行政单位的76.4%。全省有老区乡、镇、办事处1320个,占全省乡镇级单位的70.6%。全省老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6507万,分别占全省的70%68.7%

山东是全国建立共产党组织最早的省份之一。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等进步青年就接受了马列主义,在济南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两人并成为中共一大代表。建党初期,以王尽美、邓恩铭为代表的山东共产党人陆续在济南、青岛、胶东、鲁中、鲁南、鲁西北等地建立党的组织,发展党员,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到19277月,全省共产党员发展到1700余人。尽管不少地方的党组织屡遭破坏,但革命的星星之火始终未曾熄灭。这为利用抗战爆发之初的有利时机发展党的组织,发动武装起义,组建山东纵队,建立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山东抗日根据地所处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山东抗日根据地”是以一个省区为主体命名的抗日根据地,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它是八路军第115师、第129师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等武装力量和山东人民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抗战初期,毛泽东就非常关注山东的抗日形势,提出派主力部队到山东的主张。1939年初,中共中央北方局在给毛泽东和各大战略区领导人的电报中指出:“山东是华北持久抗战的重要战略据点之一,是开展华中与新四军打成一片的枢纽,是八路军兵力、枪支、经济补充与开展的重要地区。”抗日时期我党创建的敌后根据地,基本上是华北、华中、华南三大块,其中以华北、华中两块最大。山东地处沿海,津浦、胶济、陇海三条铁路贯通境内,又处于华北、华中两大根据地结合部的中间地带,是从陆地和海上联系华北、华中的战略枢纽和中转站。抗战期间,党和军队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北上南下,通过的主要是山东根据地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构筑的红色交通线。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山东根据地根据中央的指示,组织了6万多部队秘密渡海开赴东北,抢占了先机,成为我军控制东北的主力,取得了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为发展东北解放区和百万雄师进关、解放全中国作出了卓越贡献。与此同时,新四军奉命北上,控制山东局面,并在山东军民的全力支持下,迅速得到发展壮大,进而组建了第三野战军,成为埋葬蒋家王朝的重要主力。在实现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中,山东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是举足轻重、关系全局的。正如罗荣桓元帅所说:“对山东人民的功绩应有足够的评价。没有山东根据地,解放战争初期华中的收缩阵地,就没有立足之点;没有山东根据地,要集中那样多的兵力进军东北,以及对大江南北的作战支援也将是很困难的。”

山东军民在八年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牺牲,取得辉煌战果。据194512月山东省政府的不完全统计(当时未解放地区、鲁中和鲁西新解放地区、部队机关等的损失未计算在内),山东抗战军民死亡66.81万余人,占全省解放区总人口的5%;被杀同胞89.5万人;被抓壮丁39.32万多人;受害难民235万人;被烧房屋115.12万间,其他损失如牲畜、粮食、财物等难以计量。八年抗战山东军民战果辉煌: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发展到27万人,民兵发展到50万人,自卫团发展到150万人。共对敌作战2.6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51.3万人,缴获各种枪械20余万支,各种炮900多门。到抗战胜利结束,山东解放区已有很大发展,除几座大城市和铁路沿线以外,其他地区已全部获得解放,拥有2900万人口,控制了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山东党组织在斗争中也不断得到锻炼、发展和壮大,党员从抗战初的2000多人发展到10万余人。领导人民进行抗战,不但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而且建设了一支强大的人民武装,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

山东老区是解放战争的主战场,是战略大反攻的前沿阵地,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坚强后方。从19459月至194910月,我人民解放军在山东战场进行了20余次比较著名的战役。例如:莱芜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扭转了山东战场的形势。孟良崮战役消灭国民党军王牌整编第74师,成为“百万军中敢取上将之首”的经典战例。1947年刘邓大军在鲁西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我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许世友将军指挥的济南战役为我军攻克国民党坚固防守的大城市提供了成功范例。淮海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军主力被基本消灭。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期间,山东老区人民参军68万多人,先后动员1106万多民兵、民工,征集146.8万辆大小车辆,76.5万头大牲畜,出动了43.5万副担架支前,支援了华东、中原、东北、西北四大野战军作战,支援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定陶、鲁南、莱芜、孟良崮、鲁西南、潍县、兖州、济南、淮海、平津、渡江等著名战役,随军转战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17个省市,源源不断地将11亿余斤粮食和大批弹药、军需物资运往前线,把20.3万余名伤员转到后方,还担负了抢修道路、架设桥梁、看押俘虏、打扫战场、警戒放哨、搜集转送情报等各种任务。陈毅同志曾经满怀深情地赞誉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省经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11.7万多名。山东人民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山东老区孕育的“沂蒙精神”成为闻名全国的典范。沂蒙老区战争年代总共420万人,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余人献出生命,以致村村有烈士、乡乡有英雄,涌现出闻名全国的“抗日模范村”渊子崖、用乳汁抢救伤员的“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内容的“沂蒙精神”成为闻名全国的典范。“母亲劝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飞针走线十指忙,缝好棉衣送前方”成为山东老区人民舍生忘死参军支前的生动写照。

山东老区为创建发展人民军队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在山东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人民军队共19个军,占我军总数的27%。从山东解放区走出去的部队经过历次整编和裁军,现为8个集团军,占我军集团军总数的44%,这些曾在革命老区养育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武装,至今仍是保卫和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山东籍占80多名。刘少奇、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徐向前、罗荣桓、黎玉、郭洪涛、朱瑞、张经武、萧华、粟裕、谭震林、许世友、叶飞、段君毅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山东革命老区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

二、山东革命老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实力有极大增强,人民生活状况得到根本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建国初期,山东省经济实力极其弱小,1952GDP只有43.8亿元。改革开放30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2.1%,经济总量接连跨越三个大台阶,2002GDP突破1万亿元,2009年达3.38万亿元。人均GDP1980年的4040元提高到2009年的35696.12元。1999年到2009年的10年间,GDP7662.3亿元提高到33805.3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由404.5亿元,提高到219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809元增加到178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50元增加到6119元。

山东省于1995年宣布整体脱贫,部分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创伤、人力资源素质和政策等多方面原因,不少老区经济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发达与欠发达的差距呈继续拉大之势。2010年山东沂蒙革命老区18个县(市、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6%,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1%42%,仅相当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的29%33%。据2010年底统计,全省年均收入低于国定贫困线的人口近100万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676.4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9.6%15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533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7.5%。不少地方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不富裕,返贫现象不断出现,尤其是鲁南、鲁西的临沂、日照、枣庄、济宁、菏泽、聊城等老区市更为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经济总量偏少,市场竞争力不强。该6市原属鲁中、鲁南、滨海、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老区面积和人口分别为5.87万平方公里和3961万人,占该6市的85.4%78.6%,是老区集中连片地区。该区域有老区乡镇748个,占全省老区乡镇的40%,面积为5869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7.4%,人口3961.13万,占全省人口的41.83%。虽然该区域的老区乡镇、面积、人口均占全省的40%左右,但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25.7%,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20.3%、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00多元。即使在老区之内,不平衡现象也明显存在。如聊城市农民年人均收入不到1500元的还有24万户89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9%;收入不到1196元的还有13.96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97%

2.科技水平偏低,发展后劲不足。据2009年的统计: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3558.6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2.94%,固定资产投资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26.11%。而临沂等鲁南鲁西老区6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43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25.9%,比全省低7.0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1.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7.86%,低于全省8.25个百分点。

3.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经济外向度偏低。2009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7.13%,低于全省8.62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3亿,仅占全省的1.%,城市规模普遍偏小,带动能力不强,人口城镇化率为28.57%,低于全省19.8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不高,进出口规模小、商品结构档次偏低。2009年进出口总值人均477.48美元,低于全省986.12美元,仅占全省人均的32.%。鲁南鲁西老区面积和人口虽占全省的37.4%和41.83%,但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五分之一,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制约老区,尤其是欠发达的老区高效、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是基础条件制约。老区经受战争创伤大,财政支出包袱重。革命老区建国前老党员、离退休干部多,退伍军人、优抚对象多,而解放后征集兵员数量大,约占全省的80%以上。因此,需要财政补贴、补助的事项多,地方财政支出的压力大、包袱重。由于欠发达的老区受到经济条件制约,其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是制约老区发展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应当从加大对老区教育、科技扶持力度入手,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二是政策性制约。老区改善民生的支出政策较多,地方财政配套支出压力大。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等方面,上级出台用于改善民生的政策较多,资金需求量大,虽然上级给予一定补助,但地方配套负担相对发达地区的比重偏高,县乡财政压力大、缺口大。特别是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随着土地规划修编的完成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已成为革命老区转变经济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引进项目的瓶颈。此外,欠发达的老区在金融信贷方面,也遇到统得过严,对某些重点项目和支农惠农的中小项目的投融资未能适当放活的问题。

三、加快老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

1.建议国家加强对革命老区的宣传,提高全党全民的革命老区观念和意识。革命老区培育了党的组织,养育了人民军队,孕育了老区精神。共和国从老区走来,老区是共和国的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没有老区的巨大付出和贡献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也就不会有我们美好的今天。随着战争硝烟的远去,人们的老区观念日渐淡薄,这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有必要将对老区的认识、对老区精神的继承发扬和对老区的扶持上升到法制层面,写入宪法条款,尽早制定《扶持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尤其要重视长期而持久地对青年人的革命老区教育,摆上议事日程,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将革命老区内容写入教科书,中央及地方媒体应设立专门栏目,加大对革命老区的宣传。

2.建议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专门的老区工作机构。各级党委、政府都应有领导分管。老区的问题不单纯是个扶贫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管理问题和政治公平问题。建议中央在国务院设立老区工作机构,有老区的省、市、自治区也应设立相应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赋予相应的权力。同时,为各级老区建设促进会提供必要工作条件,重视发挥其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老区的分布核查与审批认定及发展等工作。

3.建议参照福建老区享有的优惠政策,给予经济欠发达的鲁南、鲁西、鲁北等革命老区享受与中部地区同样的扶持政策。2009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特别要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福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适当降低中央投资项目地方投资比例,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专项补助。”这是迄今为止,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所有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对一个省的所有革命老区给予具体的优惠政策。该文件关于革命老区的优惠政策,在全国革命老区产生的政治影响和示范效应特别巨大。已经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的福建老区,衷心感谢共产党饮水思源没有忘记老区。还没有享受到这一政策的革命老区,都在翘首企盼。山东省有老区的县市区共107个,老区人口和面积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二。山东老区与福建老区的区位相同,贡献巨大,虽然都被划在东部沿海地区,但老区大多处在偏远的内陆山区和平原,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山东虽已宣布整体脱贫,但大多数革命老区发展滞后,不少经济指标低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与本省和周边省份先进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急需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建议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和项目时,给予这些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待遇。

鲁南、鲁西等革命老区虽然属于经济发达的山东,但其实际发展水平远低于本省的沿海地区,即使与同是老区的烟台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与国家中部的一些地区差不多。如鲁南、鲁西6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24484元,地方财政收入人均1126.9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4.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17.48元,而烟台分别为人均57795元、2900.6元、21125元、8642元,鲁南、鲁西6市四项指标分别仅为烟台的42%38.85%75.8%67.3%。因此,地处东部发达省份的欠发达老区也应享受国家给予中西部地区的同样优惠政策。这既是贯彻落实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需要,更体现了一个党和政府对欠发达老区的政治回报情怀。

4.建议将山东的临沂、日照、枣庄、济宁、菏泽、聊城6个连片革命老区市确定为“红色鲁南鲁西经济文化跨越发展区”,上升为省级和国家发展战略。鲁南鲁西老区共性突出,优势明显,整体性强。调查显示,鲁南鲁西老区6市产业趋同,各市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建材、机械、煤炭、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和领域,同业竞争较为激烈,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雷同问题突出,资源“内耗”趋势增大。近几年省里虽然出台了鲁南经济带规划和相关政策,但从实施来看,基本是按各县市自己的规划进行运作,即市县对当地资源的控制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权力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大区域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改革,这就很难达到省里的整体战略构想。因此,要使鲁南鲁西老区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强化大区域一体化意识和统筹协调,因此非常有必要将鲁南鲁西老区作为一个经济文化区域加以认真研究和规划。鲁南鲁西不但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整个山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现在山东半岛高端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发展区的开发,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内外的关注点和投资热点也都集中到“黄”、“蓝”区的开发,这对鲁南鲁西老区的加快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和巨大压力。在此形势下,如同山东半岛高端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发展区的创建一样,将“红色鲁南鲁西经济文化跨越发展区”融入省级和国家级发展战略,纳入全省未来10年发展规划,国家和省给予特殊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促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形成“红”、“黄”、“蓝”三原色为象征意义的具有强大活力的三大经济增长极,是非常有必要的。

5.建议国务院将临沂市确定为“全国革命老区跨越发展示范区”。临沂市作为沂蒙山区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到1985年时,还有7个国定贫困县,8个省定贫困县。1995年,临沂在全国18个集中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脱贫。201012月,中央党校和临沂市委党校在临沂市召开“全国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理论研讨会”,研讨革命老区在“十二五”期间如何加快发展问题。与会同志认为,临沂市作为沂蒙老区的核心区域,作为经济发展欠发达的革命老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走出了一条发扬沂蒙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内生相结合,城乡统筹,共同富裕的道路。在扩大民间投资,推进城乡一体化、化解信访维护稳定等方面,为山东省和全国提供了好的经验。目前,临沂正在探索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的新型革命老区。建议国家考虑临沂发展的现状、需求、潜力和独特典型示范性,在临沂确定一批国家级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赋予先行先试权,临沂市将积极作为,勇于创新,全力为全国革命老区特别是欠发达老区加快发展闯新路,创经验,做表率。

6.建议将菏泽、济宁等市黄河滩区列入国家特殊贫困地区给予重点扶持。菏泽市黄河滩区涉及该市所辖的东明、鄄城、郓城、牡丹4个县区16个乡镇236个行政村9.38万户36.7万人,耕地38.58万亩。由于受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目前黄河滩区的经济发展非常缓慢,群众生活十分困难。2010年滩区农民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还有128个村11万人;其他的村多数在2000元左右。是山东省最贫困的地区。东明、鄄城、郓城、牡丹区以及济宁的梁山县都是革命老区,处在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战争年代他们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和平时期他们为确保黄河安澜和下游用水,还在继续做着贡献。长期以来,由于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征、占大量耕地,致使滩区,特别是大堤两侧人均耕地逐渐减少,人均耕地多数在半亩左右。大堤两侧地势低洼,常年积水,近10万亩土地无法耕种。加之黄河主河槽逐年萎缩,过洪能力减小,漫滩率高,造成滩区农作物收成无保证。每年防汛滩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群众负担很重。没有漫滩的年份,几乎年年出现旱灾。受黄河滩区制约,国家在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方面投放很少。目前国家没有把黄河滩区纳入蓄滞洪区管理,一旦漫滩,损失得不到补偿。建议国家把菏泽市黄河滩区列入特殊贫困地区,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扶持,使他们尽快摆脱贫穷,像其他地区一样过上小康生活。

7.建议国务院扶贫办进一步加大对山东省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山东省虽然于1995年就宣布整体脱贫,但全省仍有许多插花贫困地区,据2010年底统计,全省年均收入低于国定贫困线的人口近100万人。目前,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676.4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9.6%15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533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7.5%。山东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扶贫任务仍然繁重,扶贫资金非常紧张。2010年国务院扶贫办拨给山东全省的扶贫资金还不到3000万元,只相当于其他省份几个贫困县的数额。国务院扶贫办2011年下拨给山东省扶贫办“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贴息贷款”的指标仅有500万元,而山东全省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0多家,省级60多家,市级以下龙头企业更多。区区500万元,只能杯水车薪。希望国务院扶贫办根据山东省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加扶贫资金款项和数额。

8.建议国家在项目配套资金、工商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以政策优惠。发达地区由于基础比较好,工业发展时间长,长期以来,国家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项目投放、资金投放、人才配备等资源配置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而对于基础薄弱、条件较差、地处偏远的鲁南、鲁西等老区,因发展滞后,承载能力有限,没有享受到在项目、资金和工业用地等方面的优惠。现在,这些老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础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具备了发展高科技和接受外来新兴产业嫁接和转移的条件,然而,土地使用政策却“一刀切”地严格按同一规定执行。这对经济欠发达的老区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如同一个孩子,小时候没有吃两三个馒头的饭量,因为消化不了,只能吃半个或一个。而逐渐长大后,还让他吃一个半个馒头,多了不给,必然会影响其发育成长。因此,在制定对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老区的发展政策时,应当有所区别,特别注意避免“马太效应”。

9.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尽快出台扶持革命老区人才政策。人才问题是制约老区发展带根本性的问题。国家应加大对欠发达的老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解决在这些条件艰苦而待遇过低地区工作的国家公务员“阳光工资”、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的补助标准问题,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待遇水平,以相应待遇留住并引进老区实用人才,让贫困老区工作人员同享改革开放成果;同时,建立健全老区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优先支持老区人才队伍建设,保证老区发展中的教育、科技、医疗等方面的人才需要。应采取有力措施,建立中科院老区工作站,利用高端人才优势,领军老区高科技的研发与成果推广。同时,实行对高级科技人才到欠发达老区的服役制度,确定适当年限,制定优惠政策,实行“人事隶属关系不变,原单位待遇不变,新单位报酬从优,职级优先提升”,以此鼓励在老区建功立业。同时,通过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首席技师工作室”、“科技创新专项奖励基金”,开展评选“革新创意能手”活动等,搭建“孵化”创新平台,培养一批在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要领域的领军人物,建设一批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难题的创新团队,建立薪酬分配和评先树优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物质待遇和精神荣誉的双重激励作用,重奖为老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贡献与待遇挂钩,让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有地位、有财富、有荣誉,激励各类创新创造才能竞相迸发,为老区的建设增砖添瓦,献计出力,多做贡献。

10、建议对全国革命老区分布进行一次认真核定。将这项工作作为此次全国革命老区基本情况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完成。现有的革命老区,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按照国家民政部、财政部于1979年联合发文规定的划分标准划定的。目前我们掌握的基本数据,是各省市民政部门1995年的统计。十六年来,国家区划调整不断,撤乡并镇频繁,而革命老区又是以村和乡镇为基本单位划定的。真实数据与目前我们掌握的数据有很大出入。我们在这次老区情况调查中,发现有漏划现象。例如,枣庄市所辖的山亭区和市中区,是1983年区划调整,由周边县区分化组建的。辖区内的乡镇都属于沂蒙革命老区,由于区划调整后没有及时认定,导致省民政厅的老区县名录中没有这两个区的名字,现在这两个区要求补划认定,将其列入沂蒙革命老区,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类似的情况在其他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福建、江西、湖南3省的一些老区县,有的向调研组提出改划中央苏区县的要求。划定革命老区,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情,漏划不行,为了享受优惠政策虚报滥划也不行。建议借这次老区情况调研,由中国老促会牵头,各省老促会联合民政、党史研究、财政等有关部门具体实施,对全国革命老区进行一次认真核定,为国家对老区实施优惠政策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

山东老区经济文化建设促进会

2011928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万寿路2号,济南市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C座5楼,电话:0531_82666546  邮箱:sdlcqw1950@126.com
山东老区网|山东革命老区网|山东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 版权所有  
© Copyright©2018-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56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