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官方网站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 全国革命老区情况联合调研报告

时间:2019/9/27 点击:2539

遵照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指示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摸清中国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现实情况,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有针对性地为党和政府决策建言献策,自2011年以来,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与各地老区建设促进会联合对全国革命老区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万人千县”调研。调研历时近两年,先后有129万余人参加,其中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含离退休干部)8264人,调查了全国有老区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99个县(旗、市、区);深入到4628个乡()28681个村、4188万户,查看乡村学校(幼儿园)9302所、卫生院()20330个、特色产业项目4924个,瞻仰革命遗址3754个,召开各类座谈会13143(参加131万人),慰问老党员、老革命军人、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干部、困难群众56349户,单位和个人捐赠慰问金18496万元。为搞好这次调研,大家认真学习了党和政府关于革命老区的方针政策及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指示精神,精心研究制定了调研方案计划,设计规范了调研提纲和统计表格,层层组织了调研培训,广泛进行了动员宣传,历时年余先后10次集体研究、讨论、修改调研报告,各级核对数据近万次,共汇集整理了60项、l740种数据,先后两次组织28个省份老促会系统及有关部门领导对调研中涉及的72个问题进行了集体会商研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水利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和机构热情帮助;各地党政领导对调研工作很重视、很支持,及时解决调研中的实际困难,确保了调研工作的圆满顺利。参加这次调研的人员,绝大部分是离退休的老同志,一半以上70多岁,有的80多岁了,大家满怀老区深情,不讲条件、不辞辛苦、不计报酬、不提特殊要求、不顾年迈体弱,有的自掏腰包支付调研费用和慰问困难群众,有的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还有的病逝在调研工作中。通过调研,考察了老区历史,了解了老区现状,听取了老区干部群众的呼声,分析研究了老区建设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了对老区地位、价值和建设发展特点规律的认识,各级形成各类调研报告建议2933(其中得到党委政府批复的1044-),协调解决各类现实问题4129个,引进项目2198个,募集资金954亿多元,同时也宣传了党和政府有关老区建设发展的方针政策,传递了党中央关心厚爱老区人民生产生活的新举措,并且践行了优良传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老区工作的开展,正如大家体会的那样,这次联合调研是一次党和国家关于革命老区方针政策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的大学习,是一次革命老区精神和传统的大宣传,是一次各地革命老区建设经验的大交流,是一次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大促进;调研参加人员之多、范围之广、内容之全面、持续时间之长、工作作风之深入扎实、接受教育之深刻,在老促会工作史上是空前的。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革命老区概况及其历史贡献

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标准,目前,全国有革命老区的省份28个,县(旗、市、区)1599(1995年统计为1389个,因行政区划调整和遗漏补报等情况新增210),占全国县(旗、市、区)58%,,其中一、二类老区县(指老区乡镇占50%以上的)1170个;老区乡()21714个,占全国乡()6l%。

革命老区孕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新中国的摇篮,她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支援了革命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是一片血染的红土地。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革命老区人民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据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革命老区人民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先后有1215万人参军参战,牺牲280万余人,支前6624万人,遭敌杀害809万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如江西省兴国县当时23万人,参加支前的12万人,参军参战的8万多人(占青壮年的80),牺牲5万多人,其中在长征中牺牲12038人,平均每公里长征路程就有1名兴国籍烈士英魂。福建苏区3万多子弟(占中央红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参加了长征,仅湘江战役就牺牲了6000余人,只有2000余人到达了陕北。中央苏区19341937年间,红军亲属被敌杀害达80万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杨荣显老人的8个儿子一起参加红军,全部牺牲。广西东兰、巴马、凤山三县1925年人口22万人,到1933年减少到146万人,著名农民运动先驱韦拔群一家先后有17位亲人遭杀害。开国大将徐海东家族83人,其中66人遭杀害。湖北红安紫云乡曾成为“死人区”,七里坪镇成为“无人区”,可谓“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与刘伯承“彝海结盟”的彝族头领小叶丹被国民党杀害前对他弟弟说:咱们彝人相信的就是共产党和红军。作为抗战主战场之一的晋冀两省近150万人遭敌杀害,15万烈士为国捐躯。解放战争中,山东老区人民参军参战68万人,牺牲117万人,1106万人支前,动用1468万车辆、765万头牲畜、435万付担架等大量设备物资支援革命斗争。在残酷的革命斗争岁月,老区人民做到“一斤粮食送军粮,一块盐巴给伤员,一个娃儿上战场”,他们用鲜血和乳汁支援了革命,以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换得了新中国的诞生。同时,由于老区遭敌残酷摧残,致使人口大幅减少,生产生活设施严重破坏,战争创伤给老区人民造成沉重的灾难,严重迟滞了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产生了革命理论,探索了革命道路,是共产党、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的发源地。

在这片热土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革命家领导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道路,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积累了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大革命失败后,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进行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革命老区就是这条道路的实践地;在这块土地上先后产生了中国各地第一个党组织、第一个红色政权、第一支武装力量,培育造就了一大批治党治军治国的优秀人才和党、国家、军队的领导人,老区是革命火种播撒映辉的地方;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支部建在连上等建军制度,就是革命老区的产物;中央苏区、川陕苏区、鄂豫皖边区的红色政权、陕甘宁边区政府等孕育了新中国的雏形。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探索总结了一系列建党、建军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革命老区在我党夺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价值。

(三)孕育了革命精神,形成了光荣传统,是党和人民的精神圣地。革命老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孕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抗联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老区精神,总结践行了以“深入实际、实事求是,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与群众始终保持血肉关系、雨水关系”为核心内容的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革命老区精神和传统是我党我军乃至全民族思想文化的灿烂瑰宝。

()支持了建设,提供了保障,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资源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革命老区在资源开发、库区建设、生态保护、农垦建设、边境安宁、三线建设等方面继续做出牺牲和贡献。如广西在援越抗法、抗美和自卫反击战38年问,为支前参战做出了重大贡献,仅自卫反击战就付出了13亿多元的经济损失;因大中型水库建设带来169万多人的库区移民,使库区农民人均土地不足03亩,移民补贴难以维系生活。山西既是老区大省(88%的县是老区),又是煤炭资源大省,新中国成立以来,输出省外煤炭90多亿吨(占全国省际外调总量的70%以上),许多地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群众生产生活芝到直接影响。四川省通江县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为国家提供粮食21330万斤、生猪30万头,全县却因粮荒饿死26383人,有的饿死在万人送粮路上,目前该县农村贫困人口仍有近30万人(占农村人口423)

二、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主要成就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革命老区人民,十分重视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历届中央领导同志对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非常重视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要求加大扶持革命老区的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加大扶持革命老区提出了要求,部分革命老区享受到西部开发优惠政策。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老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财政设立了《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从2001年的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36亿元。“十一五”以来,国家发改委安排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专项,累计投入老区贫困县达80亿元。从2008年开始,财政部每年安排中央彩票公益金专项,支持贫困革命老区实施整村推进。发改委2005年起启动实施了红色《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扶贫开发20多年来,国家一直把革命老区作为扶贫重点,所扶持的592个重点扶贫县中有342个是老区县,各省还对305个省定贫困老区县给予重点扶持。河北、山西、内蒙、黑龙江、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甘肃等18个省区都相继出台了支持老区加快发展的意见措施,各级党委政府为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革命老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老区人民始终保持发扬战争年代那种革命精神和传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部分革命老区步入小康社会,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一是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0GDP总量1994万亿元,财政收入总量363万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近十年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群众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看电视难等方面的问题。革命老区70%以上行政村通了公路,80%以上农户实现了饮水安全,90%以上自然村通了电。三是社会事业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项惠民事业全面展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两免一补”政策基本解决了中小学生上学难问题,农村中小学校舍有很大改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毕业率达到95%以上。四是城镇化建设进步明显。革命老区中小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文化场所、商务区、住宅区、市政建设及美化绿化亮化硬化等方面现代化气息浓厚,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率大多达到25%以上,完成新农村建设45万多个,各地涌现出一批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五是文化建设得到发展。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近50%的农村建了文化活动场(),城镇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比较普及;开发、整理民族、民俗和红色文化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成效明显(其中国家级的428个,省级的1444)。归纳概括各地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主要经验是:党委政府关心重视、高看厚爱是关键;老区人民自力更生、奋发进取是根本;社会力量热情支持、广泛参与是补充;老区建设促进会系统甘于奉献、执着工作是辅助;强势的舆论引导、有效的政策扶持、实际的工作举措是保证。

三、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由于受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发展滞后、甚至贫困状态,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越拉越大,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凸显,流光溢彩的城镇与偏僻落后的乡村同在。2010年,567%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线以下。如四川省81个老区县,其中46个县人均GDP占全省的67%,占全国的44%。江西省兴国、石城、安远三县人均国民收入1949年是全国的7879%,1978年降为3497I2010年仅为289%。陕西省榆林市城乡收入比为61,该地区央企职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19倍。

()部分农民生活依然贫困。在国定592个贫困县中,老区贫困县342(58•),省定495个贫困县中,老区贫困县305(62%,);老区贫困村12万多个,占老区村的41%;老区贫困人口(2010年贫困标准)7695万多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64%。如山西省2010年人均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是452万人,其中老区402万人(89)。四川省达州市老区贫困人口4633万人,其中人均纯收入低于4700元的35万人,占’76%。贵州省毕节、六盘水、铜仁及云南省宣威等县(),还有不少农户处于“泥巴土坯房,下雨淋着床,人无百元钱,户无隔年粮”的境况。山西省一些偏远山区村民仍旧“住危房、吃粗粮、小病用身抗、大病看不起”,昔阳县卷峪沟村共68户人家,近乎户户有“光棍”。山东省聊城市有的农户通了电、安了电视,为节省电费,不看电视、点着油灯。在看到广西自治区陆川县古城镇库区许多移民户还住在屋顶透天漏雨、屋内阴暗潮湿、蜘蛛网挂满墙的危旧房,全部家当几百块钱的状况时,参加调研的同志都流了泪,在场的当地老领导感到愧对老区人民。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欠账较多。电力通信方面,未通广播电视的自然村107336个。水利设施方面,欠账较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水土流失面积约占老区面积的三分之一。江西省调研的4个老区县农田水利设施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由于后期投入和管理不足,多年来一直处于“带病”状态,其中兴国县就有200多处急需修复。饮水困难人口6000多万人。山西省左权县羊角中学常年靠买水吃,师生洗脸洗脚都难以满足。河北省井陉县一名老县长说:“我县各项事业都有很大发展,就是有些老区吃水问题还像建国前那样困难,60多年了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住房方面,农村危房户约806万多户。山西省灵丘县60%的农户住的是五十年代的房子,8487户住的是危房。内蒙古武川县一些村还是过着吃水靠挑(66个村1320)、通信靠找(60个村没有通信信号,58个村没电视信号)、出门靠脚(70个村出行难)的生活状态。老区干部群众反映:我们当前还是“难在路上,困在水上,缺在电上,差在生态保护上”。

()社会事业薄弱。一是医疗保障不足。农村诊所覆盖有空缺。内蒙古武川县95个老区村80%的没有卫生室。乡、村缺医少药设备差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保障不了群众看病的基本需求。福建省寿宁县13所乡卫生院,医疗设备总价值460万元,还欠债683万元,有处方权的医生只有23人。黑龙江省抚远县通江乡卫生院设在乡办公室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房间内,只有听诊器、血压计等简陋设备。医疗保障“门槛高”、报销比例小,村卫生室就诊医药费不给报,县、乡医院看病报销起点高,农民小病不愿看,大病看不起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反差大,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简陋,教职人员派不进留不住。农村小学集中办学,因配套措施欠缺给一些偏远地区农民增添了经济负担和安全担忧,学生就学行程从几公里到上百公里,有的因寄宿陪读每生每年费用5000元左右。云南省会泽县火红乡往返走3个小时上学的学生有1420名;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村的学校67个学生就有22名家长陪读。江西省万安县校舍危房2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556%;兴国县尚有15%的村小学还在租房上课。广东省革命老区仍有三分之二的小学校是危旧房。三是文化建设空缺多。农村文化室建设差异较大,效益不高。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的修缮保护和利用还有不少问题。延安市有168处革命旧址,仅有25处得到恢复和开发,运行管理经费缺口较大。四是养老、低保比例小。参保率偏低,保额偏少。农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约占15%;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约占老区应保人口30%。

()财力紧缺。财政收入规模小,依赖性大,负债率高。云南省47个老区县地方财政收入1186亿元,支出445亿元,财政自给率226%,老区贫困县一般欠债1亿元以上,多数老区乡在1千万元以上。山西省晋城市98个老区村,因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造成8384.万元债务,村均856万元,人均970元。贵州省黎平县人均财政收入仅为204元。内蒙古突泉县,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仅4295万元,全县公职人员每月工资需要2300万元,年财政收入尚不够支付两个月的工资,财政自给率仅为32%,主要靠转移支付和上级追加专项过日子,目前举债累计超过12亿元。加之国家在革命老区直接投建项目较少,得到国家项目资金和信贷资金不足,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财力支持明显短缺。四川省万源市2010年规划建设农村公路1848公里,上级补贴资金327亿元,实际需要14亿元,该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1亿元,难以承担项目的差额资金。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改革开放以来,条件好的地方得到国家投入每亩600元,人均3000元;而地处偏僻的老区村每亩平均1元钱,人均14元。农村小额贷款抵押重、利息高、期限短、手续繁、贷富不贷穷的问题还比较普遍。

()部分人员素质能力偏低。农民文化程度偏低,贫困老区农民50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占60%以上。湖北省老区平均每万人中大中专文化以上的仅占18%,初高中文化占266%,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2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湖南省汝城、宜章县2010年初、高中学生仅占小学毕业生数的69%、30%和.59%、23%.,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较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数较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比例偏小,参加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平均在20%左右。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民仅为55%,在家务农的劳动力634%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农村留守劳动力缺乏,外出务工126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0%。内蒙古武川县调查的25个自然村3100多人中,50岁以下的青壮劳动力只有1人。农村留守人口基本是老弱病残,新农村建设缺乏生力军,发展致富缺乏带头人。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环境差,实现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成本高、难度大。革命老区大多处于偏远地区,高寒山区,山高谷深,石漠化、荒漠化严重,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有的长期处于“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自然环境之中。内蒙古革命老区大多处于丘陵山区,95%以上的土地十年九旱。云南省革命老区74%的人口及83%的土地在山区、半山区;彝良县60多万亩耕地,大于25度的坡耕地35万亩;位于38县交界的会泽县,尚有32万人居住在高寒山区,人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这是制约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客观因素。二是人才缺乏,推进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不充分。革命老区部分干部群众视野封闭、观念落后,奋发作为的意识淡薄,自主创业发展的能力较弱。一些群众习惯于小耕小作,满足于小富即安,存有“等靠要”思想;有的乡村干部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路数不清,市场竞争意识不强。这是制约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内在因素。三是扶持举措不够,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优先优惠政策短缺。党和国家关于加大对革命老区扶持力度的重要思想和总体部署,在统筹发展和战略规划上缺少整体系统的宏观设计,在政策、办法上缺少具体化、操作性的特殊政策,体现对革命老区优先发展和优惠帮扶的举措不够;在现行的产业、财政、调控、信贷等政策中,区别对待革命老区的专项政策不多;资源开发,考虑老区群众利益不够,资源回报、税收留成比例较低;布局安排重大项目,向老区倾斜较少;吸引社会力量帮扶革命老区的优惠政策不多。这是制约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外在因素。四是摆位不高,主导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调控力度不大。据对1229名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媒体工作者、企事业人员的抽样调查,近80%的人对革命老区不甚了解。调研中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革命老区的地位价值的认识了解渐行渐远,对革命老区的情感意识趋于淡化、淡漠、淡忘。有的没有革命老区这个概念,不知道什么是革命老区;有的对革命老区情感缺失,漠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有高看厚爱;有的认为革命老区就是贫穷,不了解革命老区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有的对革命老区特殊的牺牲和贡献认知不深,特殊的需求和困难重视不够;有的还停留在要求和说法上,实际措施和落实行动不够;有的在任期内喜欢抓“短、平、快”的“政绩工程”,不愿意做条件差、困难多、见效慢的老区工作。这是制约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决定因素。另外,边境备战、农垦开发、库区建设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部分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

四、革命老区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革命老区性质特殊、地位重要,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看望慰问革命老区困难群众时明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帮助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推动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这对加强老区建设、促进老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革命老区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依托。革命老区分布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国土面积33%,占全国人口55%,其人力、矿产、生态、文化等资源极其丰厚。革命老区富余劳动力充足,现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这一强大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是革命老区自身建设的生力军,也是支援国家现代化建设重要力量。革命老区蕴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所占比重大,已开发和待开发的潜力巨大,已成为支撑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物质保障。革命老区多在山区、深山区,存有大量绿色植被,是国家生态建设的源头地区,也是国家林木、果品生产的重要基地,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替代、资源不可再生的特殊作用。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优势独特,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00多个,红色旅游景区3200多个,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好革命老区资源,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革命老区在国家建设的大盘子中所占比重大,地位举足轻重。目前,全国有革命老区的县域占总县数的58%,革命老区县域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大多在全国平均线以下,国定省定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60%,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64%。革命老区发展滞后的现实,已成为制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凸显部分,成为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在老区。没有革命老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革命老区发达省份与贫困省份人均GDP最大差距为51,城乡之问人均收入最大差距为61,与全国比差距更大。统筹解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贫富之间不平衡、不均等、不协调的问题,让贫困和欠发达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跟上全国的步伐,让部分革命老区的贫困群众赶上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没有革命老区的快速发展就实现不了全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是兑现老区群众期盼、维护党的形象、巩固执政地位的实际行动。没有革命老区,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就没有今天的社会主义幸福生活。如今国家富强了,老区人民切实得到了革命和建设的实惠,但是部分相对贫困的老区人民还有不少困难,殷切期盼过上小康生活。调研中,福建省福鼎市前岐镇李家山村70多名群众联名写信反映,当年红军作战用了我们的门板、床板等东西,一位首长还对我们说:现在你们支援我们作战,等革命成功了、新中国成立了,党和政府一定加倍报答你们!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房子还是老样子。有的老党员说,我们过去打天下是靠老区农村和农民,并答应革命胜利后不忘记老区农民;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有的革命老区农民日子过得还这么难,如果不改变这个样子,就有背于我们党的宗旨,有背于支持我们打天下坐天下的老区人民;把革命老区建设好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一名省的主要领导同志在大别山老区调研时讲到,我们对革命老区应该认真算对“四笔账”:算历史账,我们无限怀念为革命牺牲的先烈;算感情账,我们十分愧对老区人民;算政治账,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算发展账,我们加大力度抓紧工作的心情急迫。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让老区人民切实享受到革命成功和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切实感触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是更加坚定老区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奔小康信念的有力证明,是事关党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社会和谐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实际行动。

五、加大力度推进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建议

调研中各地就新形势下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提出了25个方面、上万条的意见建议,归纳起来最集中、最突出、最迫切的有以下五个方面:

()强化意识,切实把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摆上战略位置。革命老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特殊产物。有的老党员讲,“革命老区是共产党的根,革命老区精神是共产党的魂,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是共产党人的良知,革命老区发展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敬重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尊重革命老区的政治价值,珍重革命老区的精神财富,看重革命老区在国家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应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1.把高看厚爱、关心支持革命老区的导向纳人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在各级党政干部中不断强化对革命老区历史价值、地位作用的认识,强化对革命老区建设发展高看厚爱的意识,把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列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列入干部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注重表彰激励对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形成高看厚爱老区高尚,传承老区精神崇高,支持服务老区光荣的浓厚氛围。

2.把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下力挖掘整理革命老区精神财富,大力倡导老区人民为党和民族大业信念坚定、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力传承革命老区孕育践行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党的各级干部率先当好老区精神的践行者,老区人民率先当好老区精神的传承者。各级党委要把学习弘扬老区精神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党政干部培训院校、大中专学校增设相关课程。党史研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把研究挖掘革命老区政治价值和精神财富作为科研重要任务,列入课题研究计划,对革命老区历史价值、精神传统进行系统的理性的升华,尽快填补这一空白。文化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要把革命老区特殊的生动的斗争实践作为研究创作的重要源泉,有关部门注重编辑出版革命传统故事的通俗读物,编制相关题材的影视、动漫作品,不断充实丰富革命老区文化精神财富,加强对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熏陶。加大对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的力度,列入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项目,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给予大力扶持。把一些著名红色旅游景点纳入国家扶持范围,打造一批知名红色旅游品牌;对一些困难老区的革命遗址(场馆)的维护安排专项经费或给予经费补助,发挥好红色旅游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

3.把革命老区历史贡献、精神传统、现实意义纳入主流媒体宣传的重要内容。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由宣传部门牵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建立有效协调机制,定期分析老区宣传形势,明确宣传重点,增加报道总量,扩大宣传层面,落实工作措施,确保老区宣传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搞好战略统筹规划,实施分类别分层次分系统分步骤推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革命老区分布广、摊子大,发展现状不一,建设任务艰巨。长期以来,革命老区建设规划管理始终处于零散的、局部的状态,缺少整体性、稳定性、规范性的建设依据。在“老少边穷”建设发展中,少数民族地区有国家制定的少数民族地区事业发展规划,边、疆地区有“兴边富民行动”建设规划,贫困地区有持续的扶贫开发纲要,唯有排在首位的革命老区空缺独自的发展规划。建议党中央、国务院把革命老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统筹的特殊部分,像类似“农村扶贫开发纲要”那样,制定“中国革命老区建设发展规划”,把目前个别老区区域性的规划提升到覆盖全国老区的层面上来。按照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发达、一般、落后不同类型和对革命贡献的不同,区别对待。对发达地区的革命老区主要是跟上发达地区的建设步伐,力求走在前列;对欠发达地区的革命老区主要是实施优先发展战略,使革命老区起到示范引路的作用;对于一些贫困革命老区主要是做好扶贫攻坚的工作,使其尽快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对特殊贡献的著名革命老区,给予重点关注,优先支持。中央着力对一、二类革命老区国定贫困县和中央苏区、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闽粤赣、左右江、川陕、陕甘宁、川滇黔、湘鄂川黔、晋绥、太行、晋察冀、茅山、沂蒙、东北抗联等著名革命老区实施重点扶持,各地主要负责区域内的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按照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不同建设领域明确有关部门、行业的责任任务,细化目标要求和工作内容,在资金、项目、科技、人才等方面向老区倾斜,在统一规划下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按照不同发展时期和任务的轻重缓急,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集中解决一些重难点问题。当前优先解决好革命老区贫困、民生基本保障、精神传统的挖掘弘扬和革命老区组织领导体系建设等问题。同时,规划实施好基础性、战略性的建设项目。

()出台特殊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革命老区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牺牲奉献、政治价值、战略地位,这是一般地区不可比拟的。长期以来,有关革命老区的扶持举措散见在各系统、各区域的普惠政策之中,缺少支撑革命老区跨越发展的特殊政策。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历史欠账较多,建设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凸显,仅靠自身力量、一般性政策难以实现快速发展,需要国家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投量投向上向革命老区聚焦,出台有别于一般贫困地区、连片开发等地区优先优厚的特殊政策,采取非常举措,实施重点扶持、特殊扶持,是解决革命老区加快建设发展有效手段。应在以下几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1.税收减免。按照国家“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贫困老区税收与中央的分成比例,增值税增量部分应全额返还用于贫困老区发展。对参与贫困革命老区新开发建设的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国有和民营企业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大幅减少涉农企业的营业税。

2.财政支持。加大对革命老区财政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扶持资金转移力度,使革命老区县域人均财政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线。逐步消减贫困老区基层因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政权建设所形成的历史性债务。

3.项目带动。着眼革命老区长远发展,在项目布局上适当向老区倾斜,优先审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建设项目,并在产业、规模、土地限制等方面适度降低立项“门槛”和国家扶持准入标准。对贫困革命老区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保项目,减少或取消市、县配套资金。打造一批革命老区经济文化跨越发展试点区。

4.产业扶持。加大对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农业、规模化企业扶持力度,在税收信贷、村企对接、科技帮扶、人才支持等方面出台一些保护性政策。

5.资源补偿。建立资源补偿机制,加大补偿力度,把革命老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实行资源地纳税政策,资源税收分配向资源地倾斜,提高资源地基层的留成比例。制定资源型企业“开发一方资源、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从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帮扶当地老区建设发展。建立生态功能区的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

6.金融帮扶。设立革命老区发展彩票,提高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对革命老区的分配比例,在原有基础上增长5lo个百分点。对贫困革命老区实行宽松的信贷和存款准备金有差别的扶持政策,增加贷款规模,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提高老区存贷比例和资金使用效率。制定贫困老区融资担保政策,放宽担保抵押标准,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制度,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7.社会帮扶优惠。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源投向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在投资建设、扶贫济困、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给予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

8.特殊人群优抚。加强对在乡老红军、老八路、老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烈属、老堡垒户等人员的优抚和帮扶,补发革命荣誉证(),享受特殊荣誉补贴,对其后代子女在上学、入伍、就业等方面给予特殊帮助。

()采取超常举措,实现加快发展。针对革命老区大多处于发展滞后、与发达地区距离越拉越大的现实,加快推进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把这部分相对滞后的地区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提升起来,必须采取超常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实施跨越发展。

1.制定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法规。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制定《加大力度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或由全国人大制定《中国革命老区建设发展促进法》,适时召开全国革命老区工作专题会议。

2.设立老区建设发展专项基金。中央及各省应设立老区发展专项基金,集中解决革命老区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急难问题。整合一些部门专项扶持资金,使其“聚指成拳,抱团发力”,集中财力办大事、办难事、办成事。

3.实行对口帮扶。借鉴援疆援藏、汶川地震重建的做法,组织引导发达地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军队等,对贫困革命老区实施对口支援,明确任务要求及完成时限。

4.实施连片开发。对国家实施连片扶贫开发中的370个老区县给予重点扶持,优先启动、优先达标,对相邻贫困老区优先纳入、优先规划;对各地区域内条件相似、成片困难的革命老区的连片开发,主要由各地组织实施,国家予以必要扶持。

5.加大智力、科技帮扶。加强引导,强化干部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革命老区干部群众自强自立、奋发进取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下大力提高农村中等教育毕业率和农民技能培训率,在教学条件、学费保障等方面增大财政投入。加大科技帮扶力度,在设备技术应用、服务体系建设、人才支持力度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6.建强一线领导班子,扶持一批致富带头人。组织选派一批热爱老区、素质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县、乡、村班子之中,加大对县、乡、村党政一把手的培训力度,安排部分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见学,进一步加强发达地区与贫困老区干部交流,以优惠的激励机制引导社会人才到革命老区建功立业,大力表彰和推广革命老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形成心往老区想,钱往老区花,人往老区走,劲向老区使的强力局面。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在推进“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发展中,国家民委、国家边委、国务院扶贫办分别承担着重要职能。建国后,国家曾设立过全国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各地也有相应的领导体系。目前部分省、区仍保留或恢复了革命老区建设专门机构。从实际工作看,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有人管和没人管不一样,成系统管理和断层缺腿管理不一样,亟需设置专门委员会和办事机构统一领导和管理。

1.恢复、建立健全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鉴于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涉及领域广泛、任务繁重的实际,建议党中央成立全国革命老区建设领导小组或专门委员会,由一名中央领导同志牵头负责,从中央到县级的党委、人大、政府均设立相应组织领导体系和办事(议事)机构。

2.强化运行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机制。

3.充分发挥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作用。党和政府加强对全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关心和指导,并在工作条件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支持,更好地发挥一批老同志在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37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万寿路2号,济南市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C座5楼,电话:0531_82666546  邮箱:sdlcqw1950@126.com
山东老区网|山东革命老区网|山东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 版权所有  
© Copyright©2018-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56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