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革命老区网讯 沂蒙孟夏,翠色盈盈,万物勃勃;沂南汉街,风光如画,喜气洋洋。2024年5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文朋诗友汇聚沂南,同贺《蒙山文艺》创刊发行,共商沂蒙文化发展大计。这是沂蒙诗人和文学爱好者的的盛事,也是广大读者的喜讯。值此《蒙山文艺》首发仪式盛典活动举行之际,谨表示热烈祝贺!
蒙山是一座古老的名山,沂蒙是一片英雄的热土。处于沂蒙山区腹地的沂南,古称阳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是一代名相诸葛亮的故里,有登上中学历史课本的汉画像石刻,有悠久文明的元代凤凰石刻。战争年代,沂南被称为山东的“小延安”,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是红嫂精神的诞生地。这里发生过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涌现出了共和国“双百”模范明德英,涌现出了“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等“红嫂”英雄群体。沂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更是欣欣向荣,向世人展示着勃勃生机。这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文旅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些深厚的历史文明和红色的文化底蕴,等待着更多文人墨客留下永载史册的不朽诗文。
蒙山再谱新篇章,文艺歌咏盛世昌。顺应着时代的呼唤,《蒙山文艺》在新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破土而出,为广大的的文朋诗友展示才华,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为弘扬沂蒙精神 、宣传红色文化,提供了坚强的阵地。
《蒙山文艺》的创办者是全国各地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发起。他们是普通而又不甘平凡的年轻人,他们心中有梦想,他们心中有追求。 他们怀着对沂蒙这块神奇土地的热爱,从田野、从车间、从机关,从四面八方向着沂蒙聚集,敞开他们那宽广的胸怀,用手中的 笔书写出充满热情的诗篇和美文,讴歌沂蒙,讴歌祖国,讴歌这个伟大新时代。
《蒙山文艺》创刊号的“创刊词”阐明了办刊宗旨:作为一份旨在致力传播文学艺术、促进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刊物,将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阔舞台;作作为沂蒙革命老区地方文学的窗口,将致力挖掘和传承地方独有的文化底蕴,推动地方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为广大作者和读者交流的平台,将把最好的作品奉献给沂蒙这片美丽的土地和热情的读者,搭建起一个温暖的家。
通读《蒙山文艺》创刊号(2024年第1期),感到刊物设计大方、装帧精美、内容丰富、文章多彩,令人耳目一新。开篇的“名家专栏”板块,是全国著名诗人桑恒昌的组诗,军人出身的桑老是著名作家、诗词大家,1961年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解放军学院深造。这组诗篇由《崮》《故乡》《看地图》等组成,歌颂了沂蒙老区、沂蒙人民,以及对这片热土的热爱,读来令人感动。“时代先锋”专栏刊登沂蒙老区资深媒体人岳希利的散文《时代先锋——李一詠》,文章以细腻的笔法,记叙了年逾九旬的沂南县原文化局局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理事李一詠,一生笔耕不辍、致力于诗书画创作,为弘扬沂蒙精神、繁荣沂蒙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的事迹,事迹感人至深。本板块还刊登了作家高军、王建强、赵增国、徐以海等名家的优秀散文作品,各有特色,值得品读。
其他“专栏”诸如“父爱如山”“歌赞母神”“春之韵作品”“原创作品”“新诗高地作品选”“诗文化芸编社作品选”“校园文艺”等,繁花似锦、新颖别致,诗文隽永、耐人寻味,有许多上乘之作,不再一一赘述。
让沂蒙精神走向神州大地,是《蒙山文艺》追求目标。《蒙山文艺》虽然稳健起步、开局良好,但也有风雨、任重道远。我们期待,在全国各地文朋诗友坚韧不拔的努力拼搏下,一定会为沂蒙文化建设事业锦上添花,大放异彩;我们相信,广大文朋诗友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靓更新的诗文佳作;我们祝愿,《蒙山文艺》一定会传承沂蒙红色基因,精益求精越办越好,为广大读者奉献上更多更美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