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沂南县西城子村农民张玉芹二三事
在山东省临沂市的腹地,有一片被岁月染红的土地,这就是沂蒙革命老区的沂南县。多少年来,这里孕育了无数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人民,湖头镇西城子村的八旬老人张玉芹便是这众多平凡而善良的农民之一。
张玉芹1947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因家里人口多,只上了两年小学就辍学,帮助家里打猪草、干农活。随着岁月的的增长,张玉芹逐渐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结婚生子。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他从未退缩过。1970年,勤劳能干的张玉芹被乡亲们推选为东城子大队第八生产小队的小队长。从此他带领100多口子乡亲们,战天斗地,起早贪黑地进行劳动生产,在解决乡亲的的温饱问题上奔波。近日,近耄耋之年的张玉芹老人回忆了一生中的几个故事,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炸药,突然在张玉芹身旁爆炸
1970年代,沂蒙老区的农村还没有实行生产责任制,社员(群众)还是吃“大锅饭”。就是土地归集体所有,大家集体出工劳动,每天争工分,年底按照集体粮食的收入,核定工分的价值。有的生产小队成人出一天工(记10个工分)仅值几分钱,如果每个工分价值两毛钱的话,就说明这个生产小队的收成比较好了。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广大社员仍然响应国家的号召,自力更生,改变山河面貌。每到秋冬季节,各人民公社都要组织社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公社有修路架桥大工程,大队有挖井造田小项目。
西城子大队在改造农田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前列。1979年冬天,西城子大队又发动群众挖一口占地约一亩的大水井,为灌溉农田、粮食增产用。社员情绪高涨,八个生产小队的200多口子男女劳动力,按照各自生产队分的任务,放炮碎石,锹刨人抬,一派繁忙。这里属长虹岭地貌,下挖几十厘米就是红色岩石,虽不坚硬,但须放炮炸碎才能清除深挖。因此,每个生产队都培训了一名放炮技术员。
这天上午,施工现场的60多个炮眼已装填好炸药,要求每个生产队放炮技术员必须协调一致,各自快速点燃8根导火索,然后全部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
“嘀——嘀——滴!”警戒哨声急促吹响。点炮工序即将开始,七个放炮员各就各位,其他人员也已经跑到安全地带躲避,而唯独八生产小队的炮眼前没有见到放炮技术员。时间不等人,张玉芹见此情景,喊了一声:“我来!”他疾步跑到炮眼前,准备点炮。
“玉芹!你疯了?放炮是有技术的,快回来!”急得大队长王文江直喊。
“放心吧——我能行!”
“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见张玉芹不回来,也不能再耽搁时间,王文江只好吹响了点炮的哨声。
“轰——轰——轰!”炮声一声接一声响起,而跑回来的点炮人员不见了张玉芹。
“坏了!张玉芹没有回来!”王文江心里一搁楞。
“张玉芹——张玉芹!”炮声一停,人们向大口井的放炮点跑去。
在一堆细小碎石土块下,人们找到了满脸是血的张玉芹。
张玉芹的耳朵被炮声震得听不清别人讲话,只是连连摆手,嘴里说着:“我命大,没事,没事!”
张文江一头急汗,说:“你万一毁了,老婆孩子怎麽办?我也得被打成反革命、蹲大牢,挂着牌子游街示众啊!”
有惊无险。采访时,张玉芹通过儿子大声传话,告诉我们:“当时,由于紧张,没有在导火索头部按上一些火柴头(红磷),导致点燃费劲,速度慢了。现在,两个耳朵几乎听不见了。”
“您现在有什么待遇吗?”
张玉芹通过孩子大声传话,比划着说:“那个年代我们都一心想着为集体办好事,哪寻思着要待遇。现在,能过上吃喝不愁的生活就心满意足了!”
张玉芹说:“这就当年挖的大口井,现在已经废弃了!”
刘某媳妇喝农药之后
张玉芹在为集体事业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见义勇为、邻里互助上也一马当先、有求必应。生产队里分地瓜、分玉米等粮食时,他总是嘱咐先给没有劳力的家庭称出来,让他们先运回家,以免弄到天黑半夜的。
张玉芹的邻居刘某,是亦工亦农,在夏庄大队经营着小卖部(当时是计划经济时期,小卖部归集体管),妻子带着孩子在第八生产小队务农。因妇女是半劳力,在队里挣得工分少,粮食分得也少。刘某挣得十几块钱的工资,还得一多半交到生产队里买工分。有一次八月十五,刘某工作忙没有回家。刘家孩子闹着要吃月饼,因无钱购买,刘某媳妇边哭边骂孩子。张玉芹隔墙听到后,把自己买的二斤月饼中的一斤,连忙给邻居送了过去。
采访中,张玉芹的妻子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夏天,正是三夏大忙时节,刘某回家后没有帮助媳妇到岭上收庄稼,媳妇又累又气,两口子吵了一架。刘某一气之下离家回到了夏庄小卖部。
“快来人啊!老刘家媳妇喝农药了!”张玉芹的妻子连喊带叫地向场院跑去。
原来,刘某妻子在家越想越生气,一时想不开,“咕咕”喝了半瓶子“乐果”农药,其挣命求生的动静被隔壁张玉芹的妻子听到了,到邻居家一看,下得连呼带叫地跑了出来。
正在场里打麦子的张玉芹听到喊声后,连忙推起一辆独轮小推车,和一名群众一起,把难受得“嗷嗷”叫的刘某媳妇绑在小推车一边,急忙向四五里外的卫生院奔去。路上,张玉芹只有一个念头: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尽快把病人送到卫生院!自己脸上的汗珠直掉,顾不上擦一把;一只鞋子跑掉了,脚底板扎出了血,也全然不顾。
仅用了十几分钟,就把病人送到了医院。
灌药水洗胃、输液降温,医生好一番忙碌。张玉芹也忘记了脚痛,帮助撬开病人嘴巴,往里面灌洗胃液体。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抢救,终于把病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事后,刘某到张玉芹家感谢,说:“多亏了张队长及时把俺媳妇送医院。要是俺媳妇走了,俺和孩子可没法过了。以后,不管多困难,俺一定和媳妇好好过日子!”
帮人扶车,张玉芹腰椎骨折了
张玉芹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人,哪里有困难他出现在在哪里。社员陈祥福一家孤儿寡母,一家人经常断粮缺吃。张玉芹知道其家庭困难,经常送些吃的用的接济他们。五保户张某房子多年失修,张玉芹找人帮助修好,并经常去挑水扫地,送些柴米油盐。接济邻里、助人为乐的好事,他做了多少也记不清了。
西城子大队第二生产小队的群众王文廷今年80岁,他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关于张玉芹的故事: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一天清晨,几个生产小队的社员都走在出工劳动的路上。突然,迎面有辆小推车连人带车翻到了一米多深的路沟里。张玉芹发现后立即跑了过去,试图帮助扶起歪倒的车子。
原来,是本大队的社员刘兰欣早早到岭上捡了些石块 ,推回家准备盖房子用。刘兰欣凭着自己年轻力壮,这一车石头足足装了八九百斤,不料在下坡时,刹车不及翻到在了路沟里。刚开始,张玉芹想和刘兰欣把车子带石头一起推上路来。
就在张玉芹弯腰用力抬车的一刹那,只听腰部“咔”地一声,张玉芹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疼地豆粒大的汗珠冒了出来。
“不好!扭腰了!”张玉芹喊了一声。
大家急忙把他扶起,把石头卸下,用车子将张玉芹推到了卫生院,进行了腰椎复位。
因此,张玉芹在家躺了两个多月。
当刘兰欣提着二斤点心、拿着十几元钱到张玉芹家表示感谢时,张玉芹坚决不收钱。他说:“谁家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邻里邻居的互相帮衬一下应该的。”
从那以后,张玉芹就不敢干重体力活了。如今,张玉芹的腰椎逢下雨阴天还痛的不敢动弹。
张玉芹经常说:“为公家多做事、为乡亲多服务,是咱的本分。不是自己的东西,咱一分钱也不能要。”有一件事,张玉芹记忆尤新。那是农村土地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的事情,当时有句顺口溜说得很现实:“交完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性得到空前释放,张玉芹每年也饲养几十只羊,长大后卖了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一次,张玉芹在家西河滩上放羊时 ,承包河滩种大棚的沂水县的谭某,看中了其中一只羊,缠着张玉芹花1400元购买了下来。
“咩儿——咩儿——咩儿!”到了第三天清晨,张玉芹被大门外一阵羊叫声惊醒。他穿衣出门一看,前天卖掉的那只羊又回来了!
张玉芹急忙对妻子说:“咱不能要人家的东西。”说完,就牵着羊来到河滩上,还给了失主。
采访临近结束,张玉芹对我们说:“咱这里是沂蒙老区,有着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的传统,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好传统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