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官方网站

六十多户二百多人的小村出了十三位烈士

作者:滕新书 张丕基 时间:2025/1/3 点击:202

六十多户二百多人的小村出了十三位烈士

——招远市阜山镇东马家村是个“抗日模范村

马家村党支部,抗日救国的好领班。

基干民兵青抗先,劳武结合干得欢。

一手提着枪,一手拿着锨,

敌人来了跟他干,敌人走了种庄田,

埋地雷、割电线,与鬼子展开麻雀战。

妇救会不得闲,支前工作干在前。

母送子、妻送夫,参军参政保家园。

做军鞋、做军衣,又织布、又纺线;

白天照顾伤病员,晚上参加识字班。

儿童团也冲在前,站岗放哨抓汉奸。

拥军优属天天干,读书看报搞宣传。

男女老少总动员,千军万马齐参战。 

5

    《招远军事志》中的图片

    《招远市村庄简志》上记载的这首打油诗,可以佐证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烟台党史上的今天》的记载:194366日,我西海军区命名招远县磨山区马家村——今天的招远市阜山镇东马家村——为“抗日模范村”。

    今天的东马家村不到二百户,只有五百多人,当年抗战时更是只有六十多户、二百多人。所以能获得如此殊荣,是因为地雷战、地道战的神威,刘胡兰、董存瑞式的英雄事迹,《南征北战》《潜伏》里的惊险情节,后方医院的军民鱼水情……在这个小村都曾经上演过。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胶东区党委书记林浩也曾在这里指挥过战斗。从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这里的村民积极参军参战,二百多人的小村涌现出十多位闻名胶东的英雄人物,其中为国献身的烈士就有十三名!

马家人自古就有反抗精神

    招远城东三十里处,相传明朝万历年间由下观堡迁来的马姓人家在此居住,取名马家。因与纪山马家重名,马家1980年改名东马家。当地人传说,马家村人一直有较强的反抗精神,在清末民初的农民起义活动中均有参与。早在1900年,就有两名村民参加过义和团农民斗争。19281929年间,招远遭到军阀刘珍年、张宗昌横征暴敛,县长高树峰对军阀百依百顺,对百姓无恶不作。在招远、莱阳、栖霞三县交界处的招远东南部毕郭、马家一带,旱灾、水灾、蝗灾严重,粮食大量减产甚至绝产,而苛捐杂税却分毫不减,老百姓没有了生路。

19289月,毕郭村人联手从千里之外的滕县请来多位无极道道师,创建了招远无极道。在“入了无极道,就不用向官府、军阀缴税、缴捐、缴钱、交粮”“上帝保佑,刀枪不入”等口号鼓动下,周围民众纷纷入道,招远无极道迅速向周围扩展。招远无极道最先在毕郭设总坛,在毕郭、南院庄、万家、黑山下设一、二、三、四老坛。南院庄为二老坛,道长是住在南院庄村亲戚家的马家村人秦星。秦星在马家村增设分坛并兼任道长,发展道员六十多人,其中二十多名骨干与毕郭总坛道长刘殿荣结拜成把兄弟,发誓同贪官污吏、卖国军阀血战到底。

    招远无极道1929年底被镇压,共活动一年零四个月时间,先后与敌交战八次,六胜两负。六胜皆为大胜,毙、伤敌近二千人。赫赫有名的军阀张宗昌部被击溃,招远县长高树峰弃城逃跑。马家村无极道参加了其中五次战斗,四胜一负。

同中国历史上和多次农民起义一样,招远无极道也是借宗教形式进行宣传、组织和发动的,最后都难免失败。追随无极道的马家人虽然也多有牺牲,但这些战斗却唤醒了村民反抗压迫的精神。因此,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马家无极道的骨干分子秦瑶、秦学义等在党的培养下,几乎都成为抗日英雄和骨干。

中共招远特支播下红色种子

      1935年秋,中共胶东特委派李树芬任中共招远特支书记。李树芬到磨山区牟疃村以开药房作掩护发展党组织,发展刘儒英为招远特支委员。当时,国民党的磨山乡公所设在马家。1937年,刘儒英以磨山乡公所文书身份在马家村进行红色抗战启蒙教育,宣传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动员村民参加抗战,并秘密发展党员,秦瑶成为马家村第一个党员发展对象。

      19388月,刘儒英担任中共招远县委第一任书记。1940年农历正月,他派牟疃的刘学章、林绍曾介绍秦瑶、秦学义入党。随后,秦瑶、刘学章又介绍秦明海、马友忠、马洪恩、马友铎、马淑元、秦学颜、马友岗、梁淑贤、马淑英、马芝兰、马毓松等人入了党。到19413月,小小的马家村就有党员十五名。当时乡里有九名干部,马家就占了六名。

      19403月,马家村成立党小组,秦瑶任党小组长;后经县委批准,成立马家村党支部,秦学义任支部书记,马友忠任组织委员,马友铎任宣传委员。党支部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动员村民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建立了抗日救国儿童团、青年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农民抗日救国会、民兵自卫团等组织,这些组织由村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各救会)统一领导。党支部成员和救国会负责人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开会学习,播撒革命的种子。

    当时顽固派被打垮不久,残余势力和日伪组织等还在活动。因为担心被暗杀,党员和各个抗日组织负责人晚上不敢在家睡觉,靠夜间走亲串友开展工作时休息。

    动员青年参军参政,是马家村党支部和各个抗日救国组织的首要任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六十多户的马家全村外出参军参政人员就有五十三人,几乎每户一人。

    招远民兵大比武马家数第一

7

马家村保存的胶东招远县子弟兵团臂章

    据《中共招远地方史》记载:马家村民兵自卫团所走过的道路,就是当时招远、招北两县民兵自卫团组织所走过的道路。1940年春,马家村成立了十余人的民兵自卫团队伍,随后,在对敌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队伍很快发展到五十余人。自卫团按照年龄分为基干自卫团和普通自卫团,分别赋予不同的任务,年轻的基干自卫团外出巡逻、配合部队打仗,年纪大的普通自卫团除了站岗、放哨、巡逻、侦查敌情和防奸、防特任务,还传送情报,与周围村开展联防,建立情报网。当时马家的任务范围西至陈家窑,东至高家岭,北至大疃、张邴堡,南至韩家。全乡自卫团都相互有联系,一有敌情就联合处置,或配合主力部队外出打仗。

      19406月,马家村民兵自卫团第一次配合我主力部队打仗。当时中共胶东区党委驻防在招远南部的霞坞、岭上一带。莱阳顽固派赵保原派小股部队前来抄袭,我主力部队就抽调各村自卫团配合对其惩罚。磨山区总共去了二百余人,马家村就去了三十余人,同部队一起将赵保原一部一直赶到莱阳军寨,毙伤敌军一百余人,缴获枪支一百多。这次战斗,让马家村民兵自卫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当年,每逢日军“扫荡”,马家自卫团就分成两组,一组带领村民转移,一组与敌人周旋,伺机袭击敌人。招远城的敌人和顽固派送来筹款筹粮通知,宣称凡向他们缴钱、缴粮的村都是良民村,受他们保护,“反之就以共军村论处,就去扫荡”。马家村不给他们一分钱一粒粮。小股敌人来了,马家村就组织联防民兵把他们打出去;大股敌人来扫荡,马家村就组织村民藏光、跑光。马家民兵曾在北塔河伏击敌人,用土枪打伤敌人三人,夺回驴骡各一头。

    敌进我退,敌停我扰。马家自卫团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不得休息。敌人气得扬言“火烧马家”,吓得外村妇女不敢嫁给马家村人做媳妇。那时候,马家两三年没有年轻人结婚。

    在同敌人反复的较量中,马家自卫团越打越强,越打越聪明。他们发明创造了三十多种地雷的制作埋设方法,学会了“麻雀战”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19433月,招远县武委会在毕郭吴家村召开全县民兵比武评功大会,马家村男女民兵二十余人参加大会,在射击、埋雷、赛跑、单杠、双杠比赛中项项领先,被评为比武第一名,受到县长王德安的表彰。

二百人小村出了十多位英烈

    当年六十多户、二百多人的马家村出了多少仁人志士已经无法统计具体数字了,但那些革命英烈的事迹却铭刻在马家人的心中,十三位烈士的名字更是被载入史册。

    马友忠、马友恕兄弟双烈士:哥哥马友忠,19406月经秦瑶、刘学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磨山区青救会长、区长。194347日晚,敌人上门抓他。他同父亲用手榴弹、土炸弹将敌人打出院门,扒开屋顶后坡,越过西院墙逃走。19436月,马友忠在韩家开会时,遭敌人袭击被捕。事后,他的父亲曾变卖家产去赎他,但无济于事。驻招城日寇把他用铁钉钉在墙上,残忍杀害,时年29岁。他的弟弟马友恕,1942年在马石山战斗中牺牲,时年20岁。

    马毓松、马毓秀、马友宽烈士:全面抗战爆发后,身为国民党磨山乡乡长的马毓松对国民党不抵抗主义感到失望,毅然脱离国民党。19413月,马毓松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马家村支部委员。他支持儿女、侄儿、侄媳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194347日,因汉奸告密,敌人夜袭马家,民兵寡不敌众。搏斗中,民兵马毓秀、马友宽壮烈牺牲,马毓松等四人被敌人抓走。敌人点燃香束,触遍马毓松全身,强迫他携亲属叛变,遭到马毓松严词拒绝。敌人达不到目的,就把他杀死,用刺刀挑出肠子,将尸体扔进招远城东河里。

    董存瑞式烈士马友强:马友强17岁就参加了民兵远征爆破队,后来参加解放军。19489月,在济南战役中,他先后送过七次炸药包,在第七次送炸药包时牺牲。他的父亲马毓殿闻讯,在侄子马友岗的陪同下,推着木轮车,徒步千里赶到马友强所在部队。他们找到马友强的遗体掩埋地,把他挖出来,连同子弹等陪葬品用白布捆好,装上木轮车,连夜上路回家。半路上,他们带的干粮吃完了,就靠沿途百姓施舍果腹。半个月后,马友强被带回马家安葬,他的英名后来也刻上了解放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

10

马友强烈士的故居

    刘胡兰式烈士马淑元:马淑元生于1924年,1940年入党,并担任村妇救会主任。第二年,她任磨山区委委员、公安特派员,带领抗日群众在马家村一带挖地道,作为秘密联络点和伤病员紧急藏身处。194347日敌人夜袭马家后,她深入调查,揪出了告密汉奸。1945年春,马淑元被派到胶东党校学习,8月被分配到中共平度县委宣传部工作,兼任区妇救会长,率宣传队深入敌占区,发动群众反奸诉苦,指导土地改革,减租减息。1946129日,马淑元到平度县殷家庄一带执行任务,第二天早晨被便衣匪徒逮捕。在审讯中,敌人用尽酷刑,将她胸前背后刺得鲜血淋淋。马淑元没有透露半点秘密,对敌人大骂不停。当天下午,我区中队闻讯前去解救,敌人逃跑前将22岁的马淑元残忍杀害。忠贞不渝、宁死不屈的马淑元,被后人称为刘胡兰式的英雄。中共平度县委将其遗体装入特制棺椁,安排一路村庄接力,昼夜兼程,送回百多里外的马家村。在村里,招远县委为她举行了隆重的万人追悼大会。

    潜伏英雄马洪恩和烈士弟弟马洪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马洪恩长期被党安排在隐蔽战线工作。新中国成立,他最后任职山东工学院统战部长兼工会主席,2000年去世。马洪恩的弟弟马洪玉,19495月在上海战役中牺牲。济南战役后,马洪恩在济南街头偶遇正在行进的弟弟马洪玉,因为身份特殊,兄弟俩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会意点头,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6

胶东行政公署和胶东军区发给马洪勤的奖状

    爆炸大王马洪勤:1940年,十四岁的马洪勤就担任马家村儿童团长,后来接续担任青年抗日先锋队长、民兵自卫团长、磨山区民兵第三联防指挥、招远县民兵远征爆破队队长、华东后备兵团第一师胶东子弟兵团参谋、团侦通队政治指导员等职,解放后转业地方。在马家村,马洪勤带领民兵创造了三十多种地雷的制作埋设方法,并曾到县远征爆破队传授地雷埋设技术,多次到玲珑金矿一带埋设地雷,剪电线、拔线杆。1945年日寇投降后,马洪勤被授予“招远县一等爆炸英雄”称号。在解放战争中,马洪勤带领招远县民兵远征爆破队到胶济前线配合主力部队阻击顽军,还曾跟随部队封锁龙口守敌。敌人对他恨之入骨,贴出布告悬赏捉拿马洪勤:“死的赏大洋一千块,活的赏大洋二千”。胶东解放后,马洪勤又随军作战,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战斗一百三十余次,用地雷阵炸死炸伤敌人三百多人,荣立战功十七次,其中,山东省政府、山东省军区授予其一等功奖章。1950年,马洪勤出席了山东军区英模代表会议。1991年,他又被公安部部长陶驷驹授予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章。

    马家村的革命烈士还有解放战争时牺牲在外地的梁德尊、马友仙、马友仁,以及病故追烈的王秉忠、马友敏。

马家医院演绎军民鱼水情

    抗战时期,马家村还是一座小有名气的后方医院。19401945年,先后有胶东五支队等前方医院转来的伤病员在此治疗。“平时一般住着二三十人,最多时候超过三百人,有的百姓一家就住六七人。”老人们说,当时热炕头首先让给他们躺,住不了,就在炕下搭地铺。白面也是做给他们吃,自己家却吃粗咽菜。“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是当年马家村老百姓与共产党、八路军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生动写照。

    为了保证伤病员的安全,马家民兵自卫团在距村二里地的大北沟挖了两条隐蔽地道,一旦发现敌情,全村男女老少一齐动,将伤病员迅速转到地道里隐蔽,走路不便的伤病员就由大伙扶着走、背着走或抬着走。有的伤病员感动得流着眼泪说:“马家村男女老小对我们伤病员太好了,比自己的亲人还亲,我们永远忘不了你们!”

    因为随时会有侵华日军大扫荡和汉奸告密,马家村收治八路军伤病员要冒很大风险!

      1943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深夜,由于汉奸密报马家一部分民兵正在外面配合部队作战,招远城的侵华日军就趁机进村抓人。他们不敢进屋,就在大街上轰炸了半小时。留守民兵一看敌人来势凶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果猛冲猛打要遭受重大损失,就主动撤退。敌人怕遭到算计,也不敢久留,结果在回去的路上还是踏上了民兵埋的地雷。当年伤病员在马家村陆陆续续住了五年多,其间虽遭遇日伪军三次扫荡,却无一人受到伤害,胶东五支队为此特赠送锦旗一面,上书“感谢马家村大力支援”。

      1942年冬季,日伪军在胶东实施拉网“扫荡”,胶东区党委机关夜间从东海秘密转到马家村。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胶东区党委书记林浩一起住在王秉君家的南屋,村党支部派出二十名强壮民兵,同区党委便衣一起站岗放哨,直到他们住了一天两夜后安全转移。林浩书记高兴地说:“马家村工作做得很好。”

    那些年,在要布没布、要钱没钱、买针也困难的情况下,马家村妇救会动员家家户户种棉花,纺线、织布,做袜、缝鞋,日夜不停。妇女们边纺线、织布边哼着小曲:“好男在前方,整天杀敌忙;好女在后方,种地织布忙。赶走日本鬼,早早回家乡。”从1941年至1945年,马家村妇女共为前线做袜子八百双、鞋一千双。

    鉴于马家村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屡建功勋,贡献突出,19436月,我西海军分区命名马家村为“抗日模范村”,并赠送锦旗一面、机枪一挺、步枪三支。

    新中国成立后,马家第一位共产党员、招北县第一任各救会会长秦瑶,在济南拜访时任招远县委书记张干及其夫人毕健时,张干夫妇二人笑容满面,异口同声地说:“马家是我们的红色根据地,住在那里比自己家还好,睡觉也踏实,就像进了保险柜一样。老百姓对待我们比亲人还亲,热炕头让给我们躺,好饭做给我们吃……我们总是难舍难离,含泪而别。你们的工作真出色。”

    随着岁月流逝,很多往事都会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虽然马家人不会忘记当年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烈,但那些革命前辈的事迹现在大多散布在招远党史研究室编纂的《中共招远地方史》、招远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辑的《招远市村庄简志》和招远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编纂的《招远市革命老区发展史》中,还有一些收录在离休干部秦瑶的回忆录《马家村农民起义》《抗战模范村——磨山区马家》《爆炸英雄——马洪勤事迹简介》《马淑元烈士传略》中,也有一些散见于爆炸英雄马洪勤的弟弟、磨山区儿童团副团长马洪俭的手写回忆稿中。

8

如今健在的建国前老党员程绍仙(左)和高瑞平()

    时至今日,马家村还有两位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年近百岁的程绍仙和高瑞平。她们偶尔碰到一起,还会念叨起当年充满硝烟的革命烽火岁月。毕竟岁月不饶人,很多细节也开始在她们的记忆中模糊起来……

9

今天的马家村航拍图

    能不能把马家人当年的革命事迹系统、全面地整理出来,让后人永远铭记呢?就在记者采访期间,东马家村党支部作出了三项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热血精神的计划:建一个马家红色史料征集微信群,成立马家村志编纂筹备组,成立抗日模范村纪念馆筹备组,系统挖掘、整理马家村的革命事迹,让后人永远铭记这些革命英烈,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后代更美好的生活作出应有自己的贡献!(  秦荣国  马勋)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万寿路2号,济南市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C座5楼,电话:0531_82666546  邮箱:sdlcqw1950@126.com
山东老区网|山东革命老区网|山东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 版权所有  
© Copyright©2018-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56311号-1